电影理论知识总结(3)

2023-04-25 来源:飞速影视
(7)电影眼睛派
由苏联记录片导演维尔托夫提出。在1922年,列宁发表了《所有艺术中,电影对我们最重要》《反映苏联现实,必须从新闻电影开始》的文章,维尔托夫响应创办了《电影真理报》杂志片。他的主要观点:要出其不意的抓取生活,不让被拍者知道,运用蒙太奇技巧,将这些抓取的素材在意识形态上从新组接。他于1924年的《电影——眼睛》中应用这一理论。他认为摄影机是比人眼更完美、可靠的电影眼睛,反对剧本、演员、照明、布景、化妆等一切手段。“电影眼睛”是电影中一种运动,画下来而不用演技,直面生活和真实,用偷拍记录各个生活事件,在现实中发掘戏剧性。维尔托夫注重剪辑,他认为电影是解释客观世界的工具。
(8)《电影作为艺术》爱因汉姆
此书分别在1932、1957年分两部分完成。书中观点是技术主义倾向,或画面至上主义。爱因汉姆认为电影在技术上的局限性是电影作为艺术的根源,这与他研究的格式塔心理学背景有关。(《艺术与视知觉》)格式塔:视觉过程不是机械的摄录外在世界,而是用简单、规则、平衡等原则创造的组织感官材料。电影不能完美再现现实的特性,成为它作为艺术的必要手段。爱因汉姆认为电影的局限性包括:①立体在平面上的投影;
②深度感减弱;
③照明与无色;
④画面界限与物体的距离;
⑤时空连续性不存在;
⑥没有声音,视觉以外其它感觉失去作用。
(9)《电影美学》巴拉兹
1945年出德语版,也称《电影理论:新艺术特性与成长》,是《可见的人:电影文化》(24年出版)和《电影精神》(30年出版)两书的合集。1952年出英文版。书中分析电影和戏剧在形式表现原则上的差别,分析电影艺术特征。他认为戏剧表现原则:①看到整个演出剧场;
②观众视距不发生变化;
③观众的视角不发生变化;电影表现原则: ①被拍场景可被分割;
②被记录场景视距可变;
③观众视角纵深可变,观众与银幕的想象距离是可改变的。他认为上面电影的表现原则是电影艺术的革命性创新。
(10)摄影机自来水笔
由法国的阿斯特里克在1948年文章《新先锋派的诞生——摄影笔》中提出。他认为电影迅速成为一种思想表达工具,保存时代形象的好方法,电影渐渐成为一种语言。艺术家掌握了这种语言后,表达自己的思想、抽象的概念就像写随笔、小说一样流畅自然。让摄影机像笔一样自由可以表达自己个人思想,现代电影已成为一种同书面语言一样精细的思想表达方法。为50年代法国《电影手册》电影作者论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