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理论知识总结(9)
2023-04-25 来源:飞速影视
这一过程因为人类个体有一个镜子功能。自我不能与个体,自我是对个体的反应:
① 对自己、大人不能区分;
② 能区分镜像是自己的,高兴这一发现。
电影是观众的一面镜子。
(6)二次认同
拉康理论用语。镜像阶段,婴儿认出自己,肢体是整体,初次认同,包括对其母亲的认同。母子关系期到父亲的介入,分离婴儿和母亲,二次认同即对父亲的认同。银幕是镜子的隐喻。【法】博德里 《基本电影机器的意识形态效果》对二次认同的理解,他认为观众对电影影像的认同是一次认同,观众承认银幕的可信性、真实性。二次认同是观众对摄影机的认同,摄影机规定银幕客体,又规定观众的视点、位置。
(7)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电影理论
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电影理论是一种社会思潮,目的是要改变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体制,达到改变社会性别关系,使男女都得到全面发展。传统观念认为男性是第一性,女性是第二性。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电影理论与妇女解放运动密切相关。以往的妇女解放运动多要求女性在政治、经济、职业方面获得平等,但在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电影理论中还提出性别平等,性别平等是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电影理论的核心要求。在电影研究方面的表现:美国好莱坞女性形象研究两大类:妖女型和天使型,都是不真实的女性形象。好莱坞讨厌真实的女性形象。对好莱坞故事中性别歧视的现象,劳拉·穆尔维《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1973)中做了分类分析:
① 恋物癖式:展示美女,多特写;
② 窥淫癖式:男性偷窥,侦察女性有罪;
③ 自居式:有能力男人得到女人。
(8)电影意识形态批评
当代西方电影批评流派之一。【法】阿尔杜塞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研究影响对电影的认识。经典理论(巴赞、克拉考尔)认为摄影机是正工具,通过具体现实捕捉世界意识形态。而意识形态批评的目的就是揭穿摄影机这一正工具不偏不倚的对现实的描述的真相,认为摄影机摄入世界式主导意识形态的反应,不是纯粹客观现实。
*【名词解释: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
运用精神分析学原理解释电影现象的现代西方电影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精神分析学在电影研究领域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只有20年代中期的法国先锋派电影中少有涉及,比如杜拉克、布努艾尔的影片等。1977年,法国电影理论家麦茨发表的《想象的能指》一书以弗洛伊德和拉康的精神分析学原理和模式为依据,结合电影符号学,全面解释了电影机制主体观看过程和主体创作过程的心理学,是第二符号学诞生的标志,也是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的代表作。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的核心是研究无意识在电影创作和欣赏过程中的作用,重要概念如“自我认同”、“自恋情结”等。70年代以来,将意识形态理论与精神分析学结合起来的意识形态学电影理论、将女权主义、符号学和精神分析学结合起来的女权主义电影理论都是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的新形态。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