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需要在孤独寂寞中得到升华(3)
2023-04-25 来源:飞速影视
说俗点,李白太有才了,所以心境太高,一般人不合他“口味”,也不是他那个层次的。
杜甫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也是一个“官迷”。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
杜甫一生都在颠沛流离、风雨消磨中过活的,除了跟李白有相同的怀才不遇情怀以外。最重要的是杜甫的理想比李白要大,那怕是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屋里过日子,都到了这样贫困的生活环境中,但他为此一生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始终不变。那时他的确是太贫苦了,就是他那几间草房都是别人资助下给他修的。可以想象他过的日子是多么孤独寂寞,这方面他比李白还惨。内心深处对于杜甫来说就更孤独寂寞了,甚至精神上达到了一种苦不堪言的状态,最后才有了他著名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死亦足!”的真实感言和纳喊!真佩服杜甫住在破房子里面还具有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高尚人格情操修为!
当然像杜甫这样在物质上和理想的追求上都陷于贫困无助之中与他那富有的精神和思想相比是格格不入的,才会使他常常陷入孤独寂寞的内心世界中苦不堪言。正是在这种现实和理想的反差下,才会使杜甫的内心世界从苦不堪言中得到高度的升华,才会给世人留下了如:《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名扬千古的诗文和珍贵的精神财富。
三、
心灵在孤独寂寞中得到升华,做为普通人来说也许我们达不到李白、杜甫、张继等人那样极具才情和高深的修为。但是孤独寂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怕面对,可怕的是我们面对以后不能去有所认识和释怀。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很唯美的一种孤独寂寞、忧愁情怀和一种思绪境界。当然这是一种在孤独寂寞、忧愁情怀中比较唯美的一种释放!虽然我们不能学李煜这种有着历经苍桑看破尘世的思想意识,但学学他的那种排泄孤独寂寞、忧愁情怀的才情也是很不错的。往往心灵在孤独寂寞中得到升华,是需要这种才情的。
要想心灵在孤独寂寞中得到升华,除了才情还不够,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提高自己的自身修为,学会在孤独寂寞中生活。要知道,世界上最摧残人的意志的也是最能磨练人的意志的是孤独寂寞。如果你能熬住了孤独寂寞,心灵在孤独寂寞中得到升华,在精神上你便可无所不能了。(作者:叶鑫)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