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帝国(日本异化篇)(9)
2023-04-25 来源:飞速影视
《勇者莱汀》的出现使大众明白到「动画怎么演,玩具就能怎么变」是多么的必要,之后的超级机器人作品也逐渐向这个理念靠拢,淘汰了那些不合理变形组合的设 计。像是后来永井豪杀的一记回马枪:《钢铁吉克》(1975年10月),作品以磁铁作为基本构想,让机器人拥有磁性关节,不同的身体配件就可以合理地自由 组合。
除了「动画怎么演,玩具就能怎么变」之外,从《勇者莱汀》这个时代开始,机器人开始迈向了更复杂多边形的设计道路。原因在于经过了20多年的洗礼,作画技 术已经开始可以满足一些比较复杂的透视变形了,因此《勇者莱汀》中的机器人设计开始偏向立方。在随后的10年内,「圆筒机器人」的设计理念逐渐被抛弃, 「方块机器人」的时代到来了。
一个时代
70~80年代是日本超级机器人蓬勃发展的年代,也是日本经济起飞的时代。超级机器人文化也跟着时代的脉搏有着不一样的核心:消费主义。
比起早期作品,这个时候的超级机器人作品多了娱乐色彩,淡了几分对时局的反思。作品的设定倾向天马行空,从外星人到古代魔神应有尽有,而且机器人的动力来 源也不再和现实中核能或电能有直接的关系。像是《魔神Z》中驱动巨大机器人的是虚构能源「光子力」,《盖塔机器人》当中则是神乎其神的「盖塔射线」。其 次,随着日本经济腾飞,民众安居乐业,玩具业的崛起也勾搭上了机器人文化,使虚构的超级机器人能够以实体的玩具形式进入千家万户。既然尝得甜头,玩具厂商 肯定不会放过这块蓝海。玩具厂商为了玩具推陈出新,可谓是绞尽脑汁地革新机器人的设计。各种奇形怪状的变形方式,各种越加越多的合体数量,各种千奇百怪的 外形设计,差不多都是在这个时代创造出来了。然而创意终有用尽的一天,超级机器人作品从新鲜到泛滥,前后也不过是十几二十年的时间…
…
不过,即便此时的超级机器人已经变成了消费主义的工具,多多少少还是残留了一些特有的文化特征。比如「团队」。除了古早的那些,后来的超级机器人作品多多 少少都会形成一个小团队。通常是3到5个,当然更多的也有。一般认为,这跟日本文化当中有很浓重的集体意识有关。而且团队当中往往都是非常团结,相互之间 比较少冲突。相比起强调个性化的美式英雄,一众日本英雄总是显得那么的规规矩矩,和集体相处融洽。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