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曲《啊朋友再见》,你不知道的秘密(2)

2023-04-25 来源:飞速影视
这里有个插曲,1919年,一位讲意第绪语的犹太人演奏家在美国录制《煤袋子》,当时美国制作人并不理解意第绪语是欧洲流浪犹太人的特殊语言,将这首歌标注为“吉普赛人”歌曲。有趣的是,意第绪语同样是意大利左翼革命者的著名秘密语言之一。从19世纪后期开始,法国和意大利很多是过着流浪生活的犹太人开始信仰并传播共产主义,他们发现自己使用的意第绪语是政府密探无法理解的。欧洲传统的底层秘密结社在新的科学信仰指导下得以进一步发展,因此不难理解为何意大利左翼社会党和共产党人能够发现传统民谣中优美的旋律,并通过重新填词为其赋予新的斗争内涵。
目前,意大利历史学家能找到最早记录《啊朋友再见》词曲的出版物是1953年出版的《拉维帕》杂志,由意大利左翼社会党员、著名民歌学者阿尔贝托·西里斯发表。1955年,意大利社会党青年委员会将《啊朋友再见》作为“游击队和民主歌曲”之一,1957年意大利共产党机关报在全国解放日(4月25日)前夕出版的革命歌曲集里也首次刊登了《啊朋友再见》。
斗争需要的创作 
战后的意大利左翼,无论是社会党还是共产党,都认为《啊朋友再见》是一首最能反映战争年代游击队员面貌的歌曲,也最能打动战后活跃在各种反抗社会不公运动中的革命青年。另外,20世纪50年代,部分意大利左翼出版物宣称世界民主青年联合会于1948年在布拉格举办的第一届世界青年学生联欢节上,意大利青年首次在全世界左翼青年中唱响《啊朋友再见》,但这届联欢节是在1947年举办的。但这丝毫不影响《拉维帕》杂志在1953年4月一期上宣称《啊朋友再见》已经“在许多国家广为传唱”。
20世纪60年代,《啊朋友再见》开始在意大利乃至整个西方流行。1963年,享誉美国百老汇的意大利歌手伊夫·蒙特演唱了这首歌,被公认为西方音乐市场中最流行的版本,而他的父亲就是坚定的共产党人。
实际上,欧洲历史学家将《啊朋友再见》称为“自由之歌”,认为此曲是不同群体经过几十年逐渐完成的,很难将它视为“某个人”的作品,而应该视为战后左翼运动的产物,它所代表的不畏牺牲、相信正义终将获得胜利的乐观主义精神,也会在未来的岁月中激励每一位不愿屈服于现实的抗争者。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完全没有必要纠结于《啊朋友再见》的历史,唱好当下就好。(吴健 白孟宸)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