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儿童电影如果还只拍给儿童看,没市场(4)

2023-04-25 来源:飞速影视
过去为何很好看?
国营厂创作,质量有保证
1922年,但杜宇拍摄的第一部儿童故事片《顽童》拉开了中国儿童电影的序幕。建国后,《三毛流浪记》《小兵张嘎》《鸡毛信》《宝葫芦的秘密》等优秀儿童电影陪伴着几代人度过美好的童年。其中1954年的影片《鸡毛信》,在英国第9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荣获优胜奖,这是中国儿童片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奖。从事多年儿童电影研究的电影人李雨森回忆,小时候学校都会组织看《小兵张嘎》、《鸡毛信》等儿童电影,那似乎也是童年的一段很美好的时光,事实上,从建国初期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儿童电影是无数中国观众的童年必需品。
改革开放以后,国产儿童电影发展迅速,当时每个国营电影制片厂每年都要生产至少一部儿童电影,1981年6月1日建立的儿童电影制片厂更是每年要生产五部不同类型的儿童电影。其中,诸如反映西双版纳大自然风情的《红象》、充满童真童趣的《小刺猬奏鸣曲》、由国宝熊猫出演半纪录式的《熊猫历险记》、诗情画意、立意深远的《哦,香雪》、第一部儿童科幻片《霹雳贝贝》、广受赞誉被称为“永远最佳”的《我的九月》、春风化雨的师德教育片《苗苗》和《烛光里的微笑》、用童话故事传达“环保意识”的《大气层消失》等各种题材广泛、创意新颖的佳片名作频出。在票房数据方面,这些优秀儿童影片当时的票房也不高,但都能达到保本。1988年上映的《霹雳贝贝》成本为47万,在当时已经属于大投资,而1982年斯皮尔伯格的童心巨作《E.T》成本高达2000万美元,可见双方在制作上的差距之大。
而在文化交流方面,据统计,至今已经有60余部中国儿童影片在全球25个国家和地区荣获140多项奖誉。
现在为何不好看?
只考虑孩子,内容低幼“弱智”
随着中国电影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儿童电影的生产也从“计划”被推进了“市场”,尤其是随着从事儿童电影的老前辈逐渐退休或转行,进入这行的人才却越来越少,而儿童片不卖座的现状也很难吸引新鲜力量的进入。同时受到如《狮子王》《小鬼当家》《狐狸与我》等大量国外优秀儿童影片的冲击,家长和孩子对国产儿童片基本不买账,影院只好在六一档放几部应应景。国产儿童片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开始下滑。1999年,中国内地仅生产儿童电影10部,质量平平,几乎没有反响。
2010年后,国产儿童片在质量上颓势不减,在年产数量上则保持稳定。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会长、北京电影学院教授侯克明曾对此现象做过总结。在他看来,近几年国产儿童片(不含动画片)每年的产量都在50部左右,但是由于大部分规模小、成本低,很难进入市场,即使能够公映,也往往因为推广力度不够而草草下映,难逃“影院一日游”的命运。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