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回归:最美的重逢

2023-04-25 来源:飞速影视
作者: 沈竹士
海口,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海外文物回归成果展展厅。一群身着蓝色马甲的儿童记者涌入,围观首次亮相消博会的四尊圆明园兽首,向解说员提出一连串问题:为什么是国宝?怎么回来的?为什么要让它们回来?
“1860年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兽首自此流失海外,成为中国文物流失的一个缩影……”小朋友们很耐心地听着,或许他们还无法完全明白文物回归的重要意义和艰辛历程,但至少,他们的心里从小就会贯以“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的感触。
近代以来,众多文物流失海外,是中华文明之殇。让流失文物回家,是中华儿女责无旁贷的使命,政府也在不懈地努力。中国国家博物馆图书资料部主任翁淮南表示,从1949年至今,我国通过执法合作、司法诉讼、协商捐赠、抢救征集等各种方式,坚定追索流失文物,积极参建文物返还国际秩序,成功促成了300余批次、15万余件流失海外中国文物的回归。
但不能否认的是,无论是外交协商、商业回购、捐赠或持有人主动归还等方式,国宝的回家之路在未来依然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充满机遇却又荆棘遍布。
艰难与执着
本次成果展,保利文化携保利艺术博物馆馆藏牛、猴、虎、猪四件圆明园兽首铜像(仿制品),以及数件具有重要文物回流价值、行业影响较大、市场价值高的文物和艺术品与观众见面,如明代吴彬的《十面灵璧图卷》、艺术家黄胄的《欢腾的草原》等。
一批又一批的观展者来到保利展台参观四尊圆明园兽首(仿制品),人们对当年购回兽首的种种细节充满兴趣。
确实,它们走过一条无比曲折的归国路。
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男人坐在不远处,面对着这些回归文物,平静的外表下却有一颗波澜的心。他是保利文化常务副总经理李卫强。消博会是展示海南自由贸易港货物进境便利化政策的平台,进境便利化措施将会利好海外文物回归。李卫强作为保利海外文物回归的管理者,自然明白,文物回归的每一次微小进展都是艰难的。尽管近年来成果与利好不少,总归仍是道阻且长。
外界的观展者很难认识到,像李卫强这样的中国人昔日在海外拍卖会上的那种无奈。海外收藏机构占有了那么多的文物资源,卖出一件,立刻又能掏出更大更昂贵的另一件。他们玩弄着市场行情,任意标价是理所当然的。
兽首展柜的另一侧,陈列着此次展出的清乾隆黄地素三彩折枝花卉双龙大盘和明晚期铜鎏金青龙护法立像真品。那尊护法立像,高不过30厘米,人物衣裙飘逸、神态自若,据考是来自于道教祭祀场所,可能与明嘉靖帝及后世对道教的尊崇有关。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