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3)

2023-04-25 来源:飞速影视
市场发明了“青春期”这一概念
1880年代出生的一代是第一批能够在身心上从社群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的年轻人。他们在远离父母的地方享受了专属于青年人的休闲时光,并塑造了独立的“想象社群”,他们不再追随父辈们的文化,而是产生了自我意识,拥有了自己的语言、文化和代码。同时,他们也引起了媒体的关注。1950年代的报纸为新一代人起了各种称呼:“青少年”“少年”“年轻人”(adolescents, teenagers, décagénaires, jeunes)等,世界各地都出现了青年文化,而且这些文化往往与一些图腾符号相关联,例如比尔海利与彗星合唱团(Bill Haley&His Comets)的音乐和詹姆斯·迪恩(James Dean)的服饰风格等。20世纪中叶的年轻人之所以可以找到自我定位并团结一致,甚至在全世界范围里共享同一种文化,那首先是因为当时的青少年可以体验消费全球化,因为全世界都卖着一样的牛仔裤、点唱机、皮夹克和晶体管收音机。
他们的自我意识建立依靠市场,并受到市场的影响。到了20世纪中叶,差不多整个文化和媒体行业都找到了一套针对年轻人、吸引年轻人的策略。
于是,世界各地都出现了面向年轻观众的多媒体产品。在美国,所谓的“剥削电影”和青春片都得到了发展;新兴的青年杂志如德国的《喝彩》(Bravo,1956-)杂志和法国的《嗨!朋友》(Salut les copains,1962-2006)杂志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发行了超过100万份。1960年代,青年文化规模变得极其庞大,以至于还出现了专门的电视节目,比如1961-1965年在法国播出的Age Tendre et Tete de Bois(稚嫩的年龄和木讷的脑袋)和1963-1966年在英国播出的Ready, Steady, Go!(准备,稳住,开始!),这一切都证明了青年文化从一开始就是媒体和商业的文化。正是市场为年轻人提供了逃离家庭的机会,也是市场让他们可以进行远距离社交,形成他们的“消费兄弟会”。
嬉皮士司图·阿尔伯特(Stew Albert)在反对越南战争的示威活动中曾这样说道:“我们是真正的兄弟,因为我们是听同样的广播节目、看同样的电视节目长大的。我们有相同的理想……影响我想法的人既不是毛泽东,也不是列宁或胡志明,而是《孤胆骑侠》动画片。”这句话完美地表达了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所说的“部落效应”,由于电视等电子技术的发展,以前分散的青年们,现在团结在一个虚拟社群中。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