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诺贝利的悲鸣:如何反思这场20世纪最大的技术灾难(3)

2023-04-25 来源:飞速影视
作为20世纪最大的技术灾难,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泄漏造成的恶果至今难以评估。戈尔巴乔夫曾经回忆认为正是切尔诺贝利的熔断加速了苏联的解体,为何一场灾难可以让一个庞大的国家消失?但这不是谎言的全部代价,未来的人们会给出更多的答案。
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切尔诺贝利的悲鸣》这本书中,作者是这么说的:“切尔诺贝利不仅是一个时代的灾难,散布于我们地球上的放射性核素,还将存留五十年,一百年,一万年,甚至更长时间……我们该怎样理解它?我们可能破解我们尚不可知的恐惧的含义吗?”
那么,切尔诺贝利成为了一个象征,提醒着我们如何处理未知的恐惧。核辐射最恐怖的地方之一是它影响多久多深甚至无法被预知,面对这个未知不同的处理方式会带来不同的结果。谎言、恐惧、逃避占上风会如何,面对最残酷的灾难,人还能如何面对?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如何反思这场20世纪最大的技术灾难


斯韦特兰娜·亚历山德罗夫娜·阿列克谢耶维奇,1948年生于苏联斯坦尼斯拉夫(现为乌克兰的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毕业于白俄罗斯国立大学新闻系(明斯克大学新闻学系)。白俄罗斯记者、散文作家,擅长纪实性文学作品。她用与当事人访谈的方式写作纪实文学,记录了二次世界大战、阿富汗战争、苏联解体、切尔诺贝利事故等人类历史上重大的事件。已出版的著作有:《战争的非女性面孔》、《最后一个证人》、《锌皮娃娃兵》、《死亡的召唤》、《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等。2015年10月8日,因她对这个时代苦难与勇气的写作,获得201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我们如何思考“核危机”?
究竟我们离核危机有多远?这是一个特别切实的问题,尤其是世界格局如今趋于紧张,而“核“已经是潘多拉盒子打开后冒出来的恶灵——在中国台湾,达悟族的确将”核”称为恶灵,因为政客未经族人同意,将核废料置于这个民族世代居住的岛屿的一端——这个恶灵已经遍布地球,它一方面为人类的发展和人类生活的便利提供了无穷的“清洁”能源,另外一个方面也是悬在我们头上的利剑,人类为了一时的福利,也许会付出更为惨痛的代价?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