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寿和万卷楼的故事(3)

2023-04-25 来源:飞速影视
《三国志》的编撰在悄无声息地进行着。这是项十分浩大的工程。为了收集素材,陈寿倾注了不少心血。虽然三国归晋使大量官私著作的珍稀版本流入洛阳,收藏在内阁、兰台和崇文馆;虽然著作郎的身份为他的查找资料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所修的毕竟是过去还并不太久的前代历史,许多史料还没能披露出来,许多恩怨也未能彻底消除,材料的收集和选用相当困难。为了完成这浩瀚的工程,他跋山涉水,踏访三国名人的遗迹,深入到民间采访。仅仅为探寻魏将乐进的材料,他便亲往其故乡阳平,一呆就是好些时日,但他的乐进传定稿还不到六百字呢。
为“三国”立传,陈寿颇费了一番斟酌。首先是以谁为尊的问题。于情,战场上的硝烟还未从内心的深处彻底散去,赵云、马超、黄忠、姜维,一个个驰骋风云的蜀汉英雄仍就清晰地印现脑海,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无时不潜入梦乡;论理,天下能倾于一统,曹魏之功功不可磨。但是晋朝延续的,毕竟是魏国的基业。作为晋臣,他必须忠于晋朝,以及早在历史的风尘中化为云烟的曹魏。终于,他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名份上魏为正统,实则魏、蜀、吴各自成书;三书可分可合,分为国别史,合为纪年体的三国史,承认三足鼎立的客观事实。这一体例,无疑对后世的史书编修产生了相当影响。元朝的宰相脱脱,修编《金史》的时候,就借鉴过这样的体例。
再说,写传志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既要真实地反映历史,又不能不有所隐讳。特别是人物传中,有人还尚存世间。如果完全是秉笔直书,肯定会开罪魏晋的豪强士族。如何处理历史与现实的矛盾呢?“太史公、班固不愧是这一方面的天才啊!”想到他们在《史记》和《汉书》中的巧妙处理,陈寿不由得心生感慨,暗自赞叹了一番。“采用曲笔!隐讳而不失实录,这不是老师谯周多次向弟子们提到的么?”想到这儿,陈寿的思路豁然开阔,所有疑虑都顿然消逝得无影无踪。
为了潜心写作,陈寿特地向皇上告假,回到了故土南充。返乡前,他又赶往谯府,和他的恩师依依道别。那一晚,师徒二人彻夜长谈,直到东方欲晓、天色发白。“卿必以才学成名,当被损折,亦非不常也,宜深慎之。”临走时,谯周语重心长地再三叮嘱。望着白发苍苍的老师,陈寿再也无法抑制住内心的激动,泪水竟悄悄地滑落下来。
撰写《三国志》,这在朝野上下可是件十分轰动的大事。当时,夏侯湛的《魏书》还没脱稿,听朝中的宦友议论,说陈寿“‘有良之才,善于叙事’,其著作内容丰富,行文简洁,可与《史记》、《汉书》相比美”,心中就很不服气,找来了陈寿的《魏书》对照。看后,他默不作声,竟悄悄将自己的手稿烧掉了。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