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头的古井——试析臧克家《三代》的形式和内容(2)

2023-04-26 来源:飞速影视
这首诗的没有运用象征,隐喻、通感等艺术手法,没有用华辞丽句,造成读者对诗之表层的心理陌生。而用简约、质真的形式,让读者不因怪涩而却步,不因朦胧而障目,用这种形式不仅能全然达深意,而且形式自身也具有了感人引人的魅力。
古井的水甜吗?我们再来看诗的内容。
这首诗的形式可谓匠心独运,别有风采,而最引人动情的还是短章内的丰意,简言中的远旨。诗言少句短,却字字金石,字字血泪,完成农民生活史、命运史、血泪史巍然的构筑。
臧克家生活在农村十八年,他熟悉农村的草舍茅屋杨柳古井风土人情,了解农民生活的酸苦和村人对土地的依恋,他的血管里流淌着农民的血液。所以他能真切体味到农民的艰苦,读透农民命运地衍伸。作者带着悲恋的情怀,用这首诗浓缩了农民酸辛的发展史。
从古至今,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厚厚的土地上耕耘、流汗、挣扎,把整个命运、一生都交给了土地。土地上的种粒年年发芽,土地给了他们布衣,给了他们粮食,使他们能够生活繁衍。农民永远不能离开土地,农民的命运是拴在土地上的。所以作者捧起深厚沉重的土地入诗,把农民的生活史命运史放在土地上解剖,寻找其中真正的血泪。
诗中有三个画面,这三个画面,看似平平列于一起,其实有千丝万缕的丝线在内部无形地连结着各个画面。“孩子/在土地里洗澡”。农民的孩子一出生,就被命运放在了土地上,混混沌沌中,孩子带着泥挂着笑赤条条地在泥沟泥塘里洗澡,泥土是他们的摇篮,泥土给了他们肤色和欢乐,在浸满汗水血泪的土地上也娩生了一段欢乐的岁月,可惜这段岁月太短暂了。“爸爸/在土里流汗”。也是在这块土地上,在赤日炎炎里,“爸爸”腰弯似弓,汗水浸入土地,脑中闪过家中嗷嗷待哺的孩子,闪过冬天寒风鼓满自家的茅屋。汗水献给土地,土地献出粮食,农民的血脉已与土地全然贯通。
土地因汗水而深厚,故事因土地而绵长。“爷爷,在土里埋葬”。奔波挣扎了一生,肉体和灵魂终又回到了大地的怀抱,一座孤坟伴着夕阳,萧瑟、悲哀、凄凉——这就是归宿。三个人,各演一段生活史,三者连起,便是一个人的生活史,人人相接,便是一部长长的农民生活史。农民一出生,就被命运锁在了土地上,童年的欢乐,只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一丝舒心的凉风,接着便是凄风苦雨,便是长长的艰难苦行。童年之后,年年岁岁都是有饥寒、困苦、辛酸、痛心、压迫构成的了。在土地上艰难地行走,一步一滴血泪,一岁几多酸涩。只有走进了荒茔枯塚,那困苦辛酸才算终结了,苦难的命运才把绳索从自己的脖颈上解开,又去拴自己的子孙后代。由此看来,旧中国农民的生活史、命运史不就是一部血泪史吗。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