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念祺︱“宁负朝廷,不负朋党”:中国历史上的朋党(3)

2023-04-26 来源:飞速影视
在导言所呈现的上述中国历史上朋党之争的问题中,作者逐章讨论了自先秦到明清的朋党争斗的特点。其研究的方法,是将个案分析与时代政治格局的整体把握相结合。作者坦陈自己“对东汉、三国及明代的党争着墨较多,用力较勤”。但通观全书,作者对中国历史上的朋党问题,既有具体分析,又有整体性把握。比如,对于北宋时期因变法而形成的新旧党之争,作者在做了详细的分析之后,对于民国学者王桐龄将当时“新旧党倾轧之祸”一概归之于“意气相竞”的意见是否定的,而认为庆历至熙丰时期新旧党“确实围绕着北宋王朝是否需要变革而展开斗争,与‘意气相竞’毫无关联”,“元祐之后的新旧党争才算得上‘无智愚贤不肖,悉自投于蜩螗沸羹之中’,而难有是非曲直之分”。作者还从分析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形成的“惰性”入手,一方面强调“恪守传统的思想观念不仅存在于统治阶级内部,同时还深深地扎根于社会各阶层人们的观念之中,凝结、积淀于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层结构里”;
一方面又强调使旧党“感到切肤之痛的是,如果一旦大规模地改革旧制,就会损害他们的许多特权”,并引严复“小人非不知变法之利国也,顾不变则通国失其公利,变则一己被其近灾。公利远而难见,近灾切而可忧,则终不以之相易”的道理,以说明后来的新党之中布满小人,亦皆唯利是图的“地地道道的中山狼”,北宋王朝就亡于他们“得志便猖狂”的追求私利之中,由此而对“宁负朝廷,不负朋党”的朋党之争的性质作了深刻揭露。
明朝灭亡的时候,有人哀叹:过去“汉与外戚共天下,唐与女后、宦官共天下,魏晋以下与膏梁子弟共天下,宋与奸臣共天下,元与族类共天下”,而明朝没有这些问题,是皇帝乾纲独断,又怎么也会弄到亡国的呢!读此《中国朋党史》,我们就可以明白清楚地知道,历朝得与帝王“共天下”者,都不过是朋党。明朝的皇帝虽不欲不与人“共天下”,而只依靠宫奴(宦官)和家臣(内阁大学士)直接控制政府,结果却是党争之盛,旷古所未有。盖皇权越是专制,执行者就越是权重;执行者越是权重,也就越倾向于结党营私,以至于朋党之间的冲突变得越来越你死我活。你看明末的时候,不仅士大夫各皆为朋党,后来甚至与宦官结成了阉党。明朝的官僚士大夫普遍地“宁负朝廷,而不敢犯众议”,“宁负朝廷之恩,不敢犯大臣之怒”,就是由于他们心中“有朋党而无是非”。这种极端的情况,一旦因权力失衡而引发爆炸性的利益冲突,“宁负朝廷,不负朋党”,就成为朋党斗争的唯一选择。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