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之北丨人物篇(上)千古风流(18)

2023-04-26 来源:飞速影视
这是中国大运河重心的大转变,而规划并实施这项宏伟改造工程的第一人,正是郭守敬。
但实现这一巨变,谈何容易。
通惠河的开通,便是个中艰辛的一个缩影。
1262年,当时还是一介布衣的郭守敬在上都首次见到忽必烈。在向忽必烈陈述“华北水利六事”时,第一条就是开通一条连接大都和通州的运河。
然而,到1293年通惠河竣工,却已经整整过了31年。
“通惠河的开通,最关键的问题并不是挖河道,而是寻找能保证运河水量的水源。”邢台郭守敬纪念馆馆长梅红介绍,为此,郭守敬对北京周围水系进行了近30年调查,最终发现昌平的白浮泉水量充足,是运河的理想水源。他还设计出一条巧妙的引水路线,规避了河道落差小和山洪暴发影响运河安全的问题,将沿途十大泉水收集引入通惠河,成功解决了运粮河水源不足的问题。
在踏勘测量中,他最早提出以海平面为零点的海拔标准,比西方类似概念的提出早500多年。同时他还创造性地修建河流平面交叉的清水口工程12处,与今天京密引水渠采用立体交叉工程12处完全相同。
1283年,济州河竣工;1289年,会通河竣工,京杭大运河山东段改造完成,实现了江南漕船北上到达通州的规划。1293年,通惠河竣工,京杭大运河“最后一公里”终于打通……
就这样,在郭守敬的设计和主持下,中国大运河重心顺利实现转变。
“其实,不仅是京杭大运河,郭守敬一生大部分时间从事水利事业,先后主持了邢州、西夏、大都等很多水利工程,并开创了集灌溉、船运、防洪一体综合利用的先河。”梅红说,“哪一项拎出来,都是值得大写特写的超级工程。”
在今天的承德兴隆,燕山主峰雾灵山南麓,郁郁葱葱的山脊之上,矗立着一组白色的巨大建筑。
这,就是著名的郭守敬望远镜(LAMOST)。
LAMOST是我国重大科学工程之一,2010年4月被冠名为“郭守敬望远镜”。
如今,我们借助这些科学重器探索宇宙深处的奥秘。1000多年前,郭守敬也在不断仰望苍穹,通过探究星辰日月的运行规律来制定历法。
1276年,忽必烈成立太史局,让郭守敬、王恂等人主持修历工作。
“为了精确汇集天文数据,以制定新的历法,郭守敬设计制造了一系列天文仪器,如高表、简仪和仰仪等20余项天文仪器,还进行了著名的‘四海测验’。”2021年8月20日,站在纪念馆第三展院,马瑞红手指着身旁高3米多的简仪解释道。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