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中的“僵尸”,为何在不断地演变中,逐渐消失?(2)

2023-04-26 来源:飞速影视

东施效颦:从《阅微草堂笔记》到“香港僵尸”


人类对于永生的追求从未停止过。在中国古代,求仙不得,便退而求其“僵”。人们为追求长生不老、灵魂不灭,想方设法令尸身不腐,以期永存于人间。

香港电影中的“僵尸”,为何在不断地演变中,逐渐消失?


这也是僵尸出现在华夏文明中最初的印象,不腐的僵尸在没有被异化之前,拥有一段甚为风光的历史。
在这样的社会观念下,如果挖掘某人的坟墓时发现其尸身如生,定会被归因于尸主生前的美德。可见,在早期,僵尸非但没有被描述为十恶不赦的魔鬼,相反,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带有羽化成仙的意味。
在我国,有关僵尸的文字记载,最早可考于《太平广记》,其中僵尸的形象被描述为“身高六七尺,以青黑帛蒙头”这时人们对于僵尸的想象不再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更多的呈现中立的态度。

香港电影中的“僵尸”,为何在不断地演变中,逐渐消失?


而僵尸形象在文学作品中大规模的出现,要追溯到清末的志怪笔记。在纪旳的《阅微草堂笔记》与袁枚的《子不语》中,僵尸的形象变得更加具体。《阅微草堂笔记》卷七说是:“少年常遇一僵尸,白毛遍体,目赤如丹砂,指如曲钩,齿露唇外如利刃。”
又如《子不语》卷二十二:“僵尸抱韦驮:遍身白毛,如反穿银鼠套者,面上结满,两眼深黑,中有绿眼,光闪闪然。海总得来说,他们满身白毛,双眼凹陷,目露凶光,尖牙利爪,令人毛骨悚然。不难看出,这时的僵尸仅从外形上看,就已经是恐怖怪物的形象。
就这样,僵尸从神话传说中关于生命的美好寄托化身为跃然于纸上的惊悚鬼怪。神话传说和文字记录带给我们无穷想象,而电影让这种想象在光影空间尽情释放。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