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中的“僵尸”,为何在不断地演变中,逐渐消失?(4)

2023-04-26 来源:飞速影视

脱胎换骨:从《午夜僵尸》到《僵尸先生》


香港电影中的“僵尸”,为何在不断地演变中,逐渐消失?


从1936年《午夜僵尸》上映遇冷后,香港影坛少有人再拍僵尸电影,又恰逢60年代香港电影清洁运动,这类有封建迷信意味的鬼怪题材影片更是少见。
直到1979年香港电影新浪潮,出现了《疯劫》《山狗》《灵气逼人》等制作精良的惊悚鬼怪电影;同时,洪金宝的《鬼打鬼》系列电影融合了功夫喜剧与鬼怪元素极受欢迎,至此,香港影坛的“恐怖氛围”才开始真正大行其道。
洪金宝和他的宝禾公司在《鬼打鬼》系列后尝到了甜头,于是开始尝试以僵尸题材融入影片。

香港电影中的“僵尸”,为何在不断地演变中,逐渐消失?


回顾30年代的僵尸电影,他们意识到一味地模仿西方吸血鬼观众并不会买账。正巧,宝禾公司的刘观伟也有把僵尸拍成鬼片的想法,而刘观伟的伯伯是茅山师傅,因此他从小便听了很多关于茅山法术的故事,在童年经历的启发下,第一部真正有中国僵尸形象的香港僵尸电影《僵尸先生》应运而生。
而《僵尸先生》也成为20世纪80年代香港僵尸电影的滥觞,从此一股“僵尸热”席卷港澳,波及日本。同时,观众心中经典的僵尸形象也随着《僵尸先生》定格在大银幕上这一时期的僵尸形象有如下特点:

香港电影中的“僵尸”,为何在不断地演变中,逐渐消失?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