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广州增城增江文物?(2)
2023-04-26 来源:飞速影视
平面呈“凸”字形,面阔三间12.8米,深两间10.7米,其中凸出部分深2米,建筑占地122.3平方米,楼高三层13米。首层分前后两部分,中有通道,前部门内为厅,左右为房,后部中为梯间,钢筋混凝土楼梯外沿施木围栏。左右为房。二层的布局与首层略同,正面建长5.5米,宽1.35米罗马式两柱三拱券顶柱廊。楼额施欧陆式山花。三层室内面积减半,其余留作露台,楼顶四周建女儿墙。各层地面原铺彩釉砖,首层已改铺混凝土。平间高两层,平面呈长方形,面阔三间10.3米,深一间7.5米,建筑占地77.25平方米。屋顶已毁,为人字顶瓦面。二层为钢筋混凝土平台。
陈宗南故居既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又有西方建筑特色,融中西建筑文化于一体,具有历史和艺术价值。2002年9月公布为广州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
赖际熙太史第
太史第正面
“登临远在水之湄,岂独兴亡异代悲。大地已随沧海尽,怒涛犹挟故宫移。残山今属周原外,块肉曾无赵氏遗。我亦当年谢皋羽,西台恸哭只编诗。”这是以清朝遗臣自居,在香港教育界、文化界享誉极高的赖际熙于民国初年眷念清朝而挥洒的《登宋王台》。跨过历史负重的门槛,观赏豪迈与无奈集于一身的太史第,令人思绪万千。人们不难理会赖际熙随清朝的灭亡而落泊而出走的无奈。
赖际熙,光辉村人,清光绪十五年(1889)中举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国使馆纂修、总纂。
赖际熙太史第位于光辉村湖塘埔自然村。始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新中国成立后,太史第被视为官僚地主财产收为集体公有后分给村民使用。改革开放后,赖际熙孙女林赖元芳回乡投资,并成为广州市、增城市两地“荣誉市民”,其祖业落实政策后退回给赖际熙后人,并于二十世纪90年代按原貌重建,现为砖石钢筋混凝土结构仿古建筑。坐西向东稍偏北,布局为二进一天井,总面阔14.8米,总进深29.7米,占地面积439.56平方米。门前立一对石狮,门额朱红木匾横刻的“太史第”三字为赖际熙生前手迹。明间辟为门厅,两稍间为两层楼房建筑,首层为贮藏室、书房、卫生间、厨房等,二层布局与首层略同。天井左右各植有荔枝4棵,荔枝外建围墙。中心便道直入后堂,布局为四圆柱、两方柱混凝土长方亭式神座,设有神龛,墙贴赖际熙上下已故三代人瓷制影像。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