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广州增城增江文物?(4)

2023-04-26 来源:飞速影视
仍在使用的古井
浮扶岭墓葬

为什么说广州增城增江文物?


浮扶岭墓葬群
浮扶岭墓葬位于白湖村浮扶岭。“古坟犹带荻花香”,站在苍茫的荒山上看眼前遗迹,思绪不由自主地从现实漫溯古远。来自历史文化的伟力激动心间,让你对“谁主沉浮”有了深刻的理解。
浮扶岭是由东西两座小土丘相连组成,平面略呈“凹”字形,东西阔约500米,南北深约300米,面积约15万平方米。先秦时期文化遗存主要分布于浮扶岭南半大部,面积近10万平方米,山坳脊部和南坡为遗址文化层堆积最为丰富的区域:共发掘探方80个,揭露面积近1万平方米,清理商时期至明清时期古墓葬450多座,灰坑或坑状堆积的遗迹40余个,灰沟5条。出土可复原文物1000多件(套),以墓葬随葬品为主,包括:陶器、原始瓷器、石器、玉器和青铜器等。墓葬数量以西周中晚期至春秋早中期居多,夔纹(双“F”纹)陶为其特点;其次是战国晚期到南越国时期,“米”字纹陶是其典型特征;商周之际的墓葬数量最少,以夹砂陶豆和曲折纹圈足罐为代表。

为什么说广州增城增江文物?


浮扶岭出土陶器
《中国珠江文化史》有这样一段话值得注意:“近三十年来,珠江三角洲、环珠江口一带经过科学调查,发掘了一批几何印纹陶的沙丘、贝丘和山冈遗址、墓葬。” “印纹陶的每一种纹样母题都有产生、演变、延续的年代和生存空间,其中若干种母题具有年代(或阶段)标志的典型性,可称‘典型母题’。”“曲折纹萌生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也是夏商年代印纹陶的标志物。夔纹,商末周初,中原青铜器出现此类纹样,随着商周青铜文化向珠江流域传播,影响印纹陶的装饰纹样。”“米字纹,春秋战国时期东南方东部越人族群西迁,在珠江流域流传。”增江东岸的越人,是土著,还是东部越人西迁?值得研究。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