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冤家不聚头,相逢一笑泯恩仇

2023-04-26 来源:飞速影视
都说文人相轻,但那仅是凡人肺腑,真正意义上的贤圣绝非如此。苏轼与王安石两人在政治上的分歧,让他们势同水火,但在文学上的共鸣,却让他们惺惺相惜。早年二人同在朝廷做官时,针锋相对,互不相让,到了晚年同是天涯沦落人,相视一笑,往事都是浮云了。

不是冤家不聚头,相逢一笑泯恩仇


苏轼年轻时刚做官不久,父亲去世,按规定回乡为父守丧三年,等再次回到朝廷时,刚好遇到王安石在雷厉风行的推行改革变法。当时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已让王安石足够头疼,现在又加上一个苏轼。二人治国理政的理念,在根本思想上就注定他们不是同一路人,王安石是以先秦法家人物的治国安邦之术为榜样的,这从他和神宗的对话中可以看出来,而苏轼认为国家的存亡,根本不在强弱,在道德,人民心中要有一个长久的,正确的道德观,国家要以德治天下,这是典型的儒家思想,在一番激烈的争论中,神宗还是站在了王安石一方。
在反对变法的阵营中,苏轼算不上最重量级人物,但他却是最活跃的一个,其实苏轼并不是完全反对,他认为变法应该循序渐进,和风细雨的进行,并且先后多次给神宗上书反对王安石“急政”“苛政”。神宗是知人善任之人,而且非常欣赏苏轼的才华,对他的意见也很重视,所以苏轼被改革派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不断找机会排挤他,苏轼为躲避迫害,自请外放到地方上任职。

不是冤家不聚头,相逢一笑泯恩仇


苏轼后半生不断被贬,颠沛流离,坏就坏在他这张嘴和这支笔上,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如蝇在食,吐之方快”,遇到不爽的事,就像吃了苍蝇一样,不吐出来,心里难受。元丰二年,发生了乌台诗案,此时苏轼刚由徐州调往湖州,王安石已罢相回乡,朝中许多投机者混入变法派,加大力度打击保守派人物,他们在苏轼的文章中断章取义,插圈弄套,给苏轼编造罪名,说他嘲弄皇上,抨击新法等,又在御史群起而攻之下,神宗派人将苏轼抓捕入狱,对其进行审讯,这些奸佞小人抓住机会,添油加醋,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