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佛教的叉手和唐宋时佛教的叉手礼有什么区别呢?了解一下?(3)

2023-04-26 来源:飞速影视
稍稍一提,唐朝才子温庭筠,有一个绰号叫做“温八叉”。这里所说的叉,指的就是叉手礼。这个绰号的意思是:只需要叉手八次的时间,这位大才子就能构思创作好一篇诗词。这就可以说是很牛了。
《景德传灯录》中记载:“有僧问讯叉手而立。师(南泉普愿禅师)云:‘太俗生。’其僧便合掌。师云:‘太僧生。’僧无对。”

印度佛教的叉手和唐宋时佛教的叉手礼有什么区别呢?了解一下?


这是说唐代的南泉普愿禅师在有位僧人向他问讯之后,行叉手礼,随后站立一旁时,他嫌弃对方所行的是俗礼,就吐槽了一句“太俗”。僧人倒也实诚,又向他合掌行了一礼。他又嫌弃了一句:“太僧。”然后那僧就无语了。(宝宝太难了)
这里是禅师为了破除学僧的执着而行的教育法,就不多评论了。只是可以从中看出,虽然叉手礼在当时通行于僧俗间,但是僧礼和俗礼在唐代还是泾渭分明,没有半点含糊的。
到了宋代,叉手礼的姿势又发生了变化。

印度佛教的叉手和唐宋时佛教的叉手礼有什么区别呢?了解一下?


据宋人陈元靓在其著作《事林广记》中的记载,当时的叉手法是:
“叉手之法,以左手紧把右手拇指,其左手小指则向右手腕,右手四指皆直,以左手大指向上。如以右手掩其胸,收不可太着胸,须令稍去二三寸,方为叉手法也。”
在这里陈元靓强调了一个小细节,那就是行叉手礼的时候,手不能太过贴近胸部,要和胸部保持两到三寸,也就是大概一拳左右的宽度,才是标准的叉手礼。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