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运河名镇|浙江绍兴安昌古镇:“师爷之乡”古风新业相辉映(2)
2023-04-26 来源:飞速影视
安昌的历史,其实可以追溯到大禹时代。《越绝书》记载:“涂山者,禹所娶妻之山地,去县五十里。”大禹的妻子就是安昌涂山人,现称“西扆山”,也是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地方。安昌古称“长乐”。唐朝末年,义胜军节度使董昌在越州称帝叛乱。镇海军节度使钱镠奉命屯兵长乐,征讨董昌,并于896年平定董昌之乱,从此“长乐”改名为“安昌”。故“安昌”有“剿灭董昌、百姓平安”之意。某种程度上来说,安昌成就了历史上的吴越国。
赓续文化传承
“天下师爷出绍兴,绍兴师爷出安昌”,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安昌的师爷资源普查工作中显示,明清时代安昌籍的师爷人数过万。不少师爷甚至直接改变国律,如增修《大清律例》的姚润。如今,位于安昌古镇的全国唯一的师爷博物馆,其前身就是师爷娄心田的故居。
在安昌,同样以旧宅为依托,建设起来的文创园,还有“天官第”。古代大官僚贵族的宅子才能称作“第”,而“天官”在中国职官(别称)序列中特指吏部的官员。安昌的“天官第”,又曾经住着哪家吏部官员呐?这家家主沈以庠,康熙年间,其公子任吏部文选司掌印郎中,虽然级别只是吏部的中层,但也足以光宗耀祖,配得上拥有这座占地十亩的大宅。
天官第的原貌早已湮没于历史长河,先是被太平军损毁,又是被国家征作粮仓,1954年、74年二度拆建,而后又成为了“浙江绍兴第三粮油食品厂”。古宅难逃厄运,文化却可传承。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才华和聪颖,不只是家族传承,也可以地域熏陶。智慧的安昌人,小心翼翼地修缮着先辈留下来的文化财富。今年,“天官第酱米工坊”开园了,以“工业旅游”的模式,向游客展示了酱制工艺和稻米制品工艺的文化。
安昌酱园火遍全国
说到酱,安昌的酱园火遍全国。比天官第更早深入人心的,是被《舌尖上的中国》推介的仁昌酱园。光绪年间,安昌人徐仁昌创建了仁昌酱园,一百多年来,祖训不变、工艺不变、厂址不变。不少游客千里迢迢来到这里“打酱油”。“十七桥横流水碧,春风拂煦直街低。徘徊石径酱园觅,只为佳人调醢醯”。中国人喜欢吃酱,“开门七件事”酱居第五。美食家孔夫子有言:“不得其酱不食!”《周礼》记载,掌管周天子餐桌的“膻夫”要准备“酱用百有二十瓮”,足见酱的重要。
绍兴酱油的历史,堪比黄酒的历史,两者工艺相通。如今的超市里,用焦糖色、糖、酒、谷氨酸钠等混合在一起调配出来的“酱油”,鲜则鲜矣,却只能算是“酱油制品”,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酱油。而在仁昌酱园里,整齐摆放着1000多口巨大的晒露缸。这里生产的每一瓶酱油,都要在大晒场晒足180天。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