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一座商贸古镇的繁盛密码(5)
2023-04-26 来源:飞速影视
董松义的杆秤铺
过去,二郎地区的传统手艺人特别多,不少传统手艺人靠着过硬的手艺,开设了如铁匠铺、银匠铺、杆秤铺、漆匠铺、裁缝铺、弹花铺等涉及民生的店铺,都集中在二郎河集镇上。在今墨烟村田屋组,以前有个叫贺友南的木匠,善于制作花车,也叫独轮车。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花车在宿松县山区和丘陵地区,是一种最为普遍的运输工具,几乎家家都有。人们管花车车轴叫“车喉咙”,是花车身上最为关键且易磨损的部件。利用木质材料制作花车车轴,是贺友南的拿手绝活,方圆几十里地无人能及。他开设的店面就坐落墨烟铺。
“我的外父(岳父),相当了不起,他做的花车车轴,远近闻名,人们都尊称他‘车木匠’,管他的铺子叫‘车木匠店’,当时二郎地区会这门手艺的匠人凤毛麟角。”田金舟老人系贺友南的女婿。谈起岳父生前的“辉煌”,老人滔滔不绝。
制作杆秤的工具
提到能工巧匠,可不能漏掉闻名二郎河集市的杆秤铺,他是茯苓村老工匠董松义开设的。年过六旬的董松义师傅,出生杆秤世家,从祖父那代起做杆秤,13岁时就学会了这门手艺。他的杆秤铺坐落在今集镇的文明路,是当地唯一一家手工制作杆秤的店铺,历经半个多世纪,如今算是二郎河的老字号店铺了。在董师傅的店铺里,挂满了各种型号的杆秤和盆秤。
“做成一根杆秤,至少要十几道工序;过去,杆秤上的不少配件都是靠自己手工做的,因为工序多,每天最多只能做到三根杆秤。” 指着挂在墙上的一根钩秤,董师傅说,他做的杆秤最大的可称250公斤重的物品。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每年要做1000多根杆秤,且都能在当年全部卖掉。自出现电子秤后,杆秤生意一年不如一年,去年才做100多根杆秤,至今仍有一大半没卖掉。虽然生意不好,但舍不得将这门手艺丢掉,毕竟做了整整50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