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罗生门》现象(3)

2023-04-26 来源:飞速影视
现在人们常说“人设”一词,即“人物设定”。真人秀中即使没有剧本,也有人设,这一人设往往由导演由节目需要设定,嘉宾的言行举止也往往围绕人设展开。
而现实中“人设”早已悄然存在,自我定义与他人定义的交织融合构成了一个框定的人,这个框便成为了一种理所当然的行为规范,倘若背离其中又想不毁人设,那只得以一个接一个的谎言来弥补掩盖。
说谎必有原因,或是为自身利益,或是为道德形象,抑或是为他人感受,即“善意的谎言”。那么这将回到一个悖论:撒谎者并不是假想别人不能宽恕自己而不能宽恕自己,实际上更多情况下是为自身所构造的标准而束缚。
我们呼吁事实,鄙视谎言,可究竟对真相应该有怎样的接受程度,对谎言又有怎样的宽容程度。人的道德和实际的感官总存在一个明显的差异,而基本的道德与说谎者的谎言之间又应有一个怎样的融合度,才能既满足人们不得不以谎言而达成目的的心理,又能不触及人们心中所树立的道德标准与容忍程度的底线。
人们对别人说谎,对自己也说谎,皆是为了弥补某种未能被满足的痛苦而维护自己内心已经被破坏了的理想。正如《罗生门》中的武士是为掩饰被地位甚低的强盗杀死的痛苦,而妻子则是为掩饰自己失贞的痛苦。在这种程度上来说,自欺欺人似乎总好过万念俱灰,有所掩饰总好过毫无羞耻。

什么是《罗生门》现象


黑泽明选了芥川龙之介作品《罗生门》的题目,讲的却是另一篇作品《竹林中》的故事,罗生门一词诞生时便有“生死徘徊”的意味,在书中亦有人性通向地狱之门的意蕴。而自电影改编后,罗生门开始代指事实真相在真相与假象之中徘徊,由当事人按对自己有利的方向描述事件,最终使真相扑朔迷离。
这也被称为“罗生门现象”。
一件以见色起意开始,以武士死亡告终的极为明了的凶杀案尚且能演绎出各种版本,何况其他事件更加错综复杂,历时弥久,当事人自身与目击者所说尚且受自身利益与主观标准影响,何况又经人口相传,添油加醋,到达我们耳中已经是第几种版本,无法想象。
无论是过去的“沃尔玛超市食品质量事件”,“巴中扶老人事件”还是如今双方各执一词,媒体纷纷造势,吃瓜群众纷纷站队叫嚣的各类新闻事件,都可用“罗生门现象”解释。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