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词牌名诗词1200首》上卷(1-500首)岁晚可堪归梦远
2023-04-26 来源:飞速影视
词牌名是词的一种制式曲调的名称,有固定的格式与声律,决定着词的节奏与音律。所谓词牌,就是指唐宋时代经常用以填词的大致固定的一部分乐曲的原名。词牌数目,大约有八百七十多个(包括少数金、元词调),词的内容多数已与词牌的意义无关。事实上,从北宋开始,词人在词牌之外,往往另加题名或序言以说明词意。至于各词牌的出处,只有少数是可以考证的,绝大部分已无法弄清其来历了。
词牌,原称调名。在唐宋时期,原本没有“词牌”这一概念,直到明代,由于曲的兴起,产生了“曲牌”一名,由于词与曲在形式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明人就将其引入到了词中,发明了“词牌”这个概念。而调名是填词用的曲调名。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这些旋律、节奏的总和就是词调。词与调之间,或按词制调,或依调填词,曲调即称为词调,其通常根据词的内容而定。宋后,词经过不断的发展产生变化,主要是根据曲调来填词,调名与词的内容一开始都有一定的相关性,渐渐地两者有了脱离,便基本上不相关了。当词完全脱离曲之后,调名便仅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一种定式。
浣溪沙,原为唐代教坊曲名,《金奁集》《片玉集》均注“黄钟宫”,《张子野词》注“中吕宫”。任半塘《唐声诗》谓“浣溪沙”三字费解。梁启勋《词学·调名》云:“《浣纱溪》,杜甫诗‘移船先生庙,洗药浣纱溪’(《绝句三首》)。”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为正体,为平韵体。另有仄韵体,始于南唐后主李煜。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多数词人所常用。
唐教坊曲有“浣溪沙”曲名,与词调稍异。唐声诗(唐代配乐的近体诗)亦有“浣溪沙”调名,歌词为七言六句形式;又有“浣纱女”调名,歌词为五言四句形式。从字义上来看,“浣”指洗涤、漂洗;“沙”,古通“纱”。因此,“浣”的对象只能是“纱”。敦煌出土的唐写本《云谣集·杂曲子》及五代后蜀赵崇祚集录的《花间集》所录毛文锡、阎选、毛熙震、李珣词,调名均题为“浣纱溪”。
据南朝宋孔灵符《会稽记》载,“勾践索美女以献吴王,得诸暨罗山卖薪女西施、郑旦,先教习于土城山。山边有石,云是西施浣纱石”。今浙江省诸暨市南近郊的苎萝山下浣纱溪畔有浣纱石,上有传为东晋王羲之所书“浣纱”二字,相传这里是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浣纱处。一说浣纱溪即浙江绍兴南二十里的若耶溪。总之,调名“浣纱溪”的本意即咏春秋越国美女西施浣纱的溪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