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真实的年轻人,而不是想象中的“年轻人”(2)
2023-04-26 来源:飞速影视
幸运的是,作为一个80后“中年人”,我认识不少90后乃至00后的朋友。我还加入过一些年轻人的互联网求职群、AIGC讨论群、校友互助群,跟他们打得火热,经常在微信上互相吐槽一些有用或没用的事情。我的微信好友总共只有1300多人,但是其中出生于1990年以后的人至少有300人。因此我在朋友圈做了一个简单的测试:“1990年以后出生的朋友,有多少是《灌篮高手》的粉丝?能否举个手或私下戳我一下?”我还把同样的问题发到了自己加入的几个年轻人占多数的微信群。
在短短半小时之内,我收到了如下回复:
“举手!粉丝一枚,小时候甚至会背《正义之战》那集的台词。”
“举手,我是漫画读者。”
“90后路人粉一枚。”
“92年生,没看过,不是粉丝,无感(狗头)。”(注:狗头是反话的意思)
“举双手报名!”
有几位离开大学校园不久的朋友私聊告诉我:“90-00年龄的人群对《灌篮高手》认知度很高,尤其是90-95年出生的男性,其中不乏狂热爱好者。至于95年以后出生的人群,我们的直观感受不深,但相信还是有的。”
差不多同一时间,当我在自己的微信好友中发起“周末组队去看《灌篮高手》活动”时,最早问询我具体时间地点的几位朋友都出生于1990年以后。很遗憾,由于感冒迟迟未愈,本次组队没有真正成行,但是上面几位90后朋友都分别去电影院为《灌篮高手》贡献了票房。
当然,上述抽样调查的样本数量很小、很不完整,只能视为一种局部的案例分析。但是它至少能带给我们一点启发:《灌篮高手》是有年轻粉丝的,社交媒体的刻板印象很可能是不对的,《灌篮高手》大电影的票房至少不完全是“中年社畜”撑起来的。让我好奇的是:既然一个刻板印象这么容易被证伪,为何网上洋洋洒洒的数百篇文章(其作者不乏专业自媒体或行业研究人员)没有一个想到去证明或证伪呢?
因为这就是我们研究“年轻人”的方式——向壁虚构,观点先行,从不调查研究,只会卖弄概念。一言以蔽之:空对空。我们大部分人研究的不是真正的“年轻人”,而是自己想象中的“年轻人”。既然论据全是垃圾,那么结论当然也是垃圾。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