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特辑」从野炮打飞机到火箭炮跨海峡,访问解放军炮兵传奇(11)
2023-04-26 来源:飞速影视
而这样的训练和战前准备,终于收获了圆满的结果,在渡江战役的炮火准备阶段,三门炮都实现首发命中,三发炮弹端掉了一个长江对岸的碉堡。因此而受到了上级的嘉奖,连里的战斗英雄王永康还荣获“神炮手”称号,而这也不仅仅是他们这一个连技术的提高,“24军的炮兵群,在下午五点钟的试射中,九江对岸紫沙洲、新闸洲敌前沿阵地的22个碉堡摧毁了20个。”
在我军后来的战后总结中,提到,“我军的炮火不仅在数量上压到了敌人,而且命中率也较以往历次战役均高。”
从这件事我们也可以看到,什么叫做“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啊?这就是啊。
终于用上了榴弹炮
解放上海后,于休保句的炮兵连又迎来了一次换装。
这一次,他们终于用上了在当时中国可以算得上是正经重炮的新装备——日制105毫米榴弹炮。
由于缺乏影像资料,老人的相关回忆资料也没有提及具体型号,所以笔者推测,于连长和保指导员接收的应该是日本九一式105毫米榴弹炮,因为当时比较常见的同口径火炮中,九九式105毫米山炮只需2匹挽马即可牵引,重量甚至比38式野炮还轻。而九一式比较符合保句老人回忆中提到”需要10匹马牵引“的说法——按照日军的规定,91式使用6匹挽马即可牵引。不过这里提到的“挽马”可不是中国当时常见的马,是日本专门引进匈牙利佩尔什马和日本母马杂交改良出来的重型挽马,肩高体宽,体重近一吨(抗战时期经常说的“东洋大马”就是这种),这和当时中国普遍役使的马匹简直就不是一个类型,当然战争中后期日本军队也没那么多“东洋大马”了,而只能使用中国本土的马,所以也就变成了10匹马牵引了。
91式榴弹炮,是日本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各国的经验,认为师团级部队需要更大口径的支援火力,因此在1920年开始研制,1931年定型生产。在整个二战中生产了1100门。
日本自卫队博物馆中的91式榴弹炮
尽管这种火炮被认为是世界同时代同类火炮中最轻便,重量仅为1500公斤,但仍然被日军评价为“没有考虑日本士兵体格,过于沉重,人体工学设计不符合日本人特点”……可见日本人对于自己的平均身高和体力的认识还是挺清楚的……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