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丧葬礼仪习俗(2)

2023-04-26 来源:飞速影视
在人刚死时,点随身灯,这种灯又称“引魂灯”,帮助亡者魂灵往生转世。《金瓶梅》第六十二回中,“把李瓶儿用门板抬出,停于正寝,下铺锦褥,上覆纸被,安放几筵香案,点起一盏随身灯来。”丧主身穿孝服到庙中哭奠,城居赴城隍庙,乡居去五道庙。在门口挂纸钱,男左女右,根据死者年岁定挂纸钱的多少,一岁一张,明朝北京称为“挑钱”。清朝遵化称为“命纸”。同时讣告亲友,称为“报丧”。

明清时期的丧葬礼仪习俗


第二,写殃榜与大殓。延请阴阳先生定殓葬诸事。先是“山人批书”,即阴阳先生根据亡者的生卒年月日时,选择入殓的时辰,以避煞神冲犯。这一习俗明朝流行,“阴阳家以死者年月,推煞神所在之日,则举家避之他所,曰躲煞。”有关批书的细节《金瓶梅》中有生动的描述,李瓶儿刚死,就请来阴阳徐先生批书,“徐先生向灯下,问了姓氏,并生辰八字,批将下来:‘一故锦衣西门夫人李氏之丧。生于元祐辛未正月十五日午时,卒于政和丁酉年九月十七日丑时。今日丙子,月令戊戌,犯天地往亡,煞高一丈,本家忌哭声,成服后无妨。入殓之时,忌龙、虎、鸡、蛇四生人,亲人不避。’”接着写殃榜,殃榜是死者的凭据,也是灵柩运出城门的时间证明。

明清时期的丧葬礼仪习俗


大殓是丧礼中的重要环节,是将死者从灵床转殓入棺,入棺时间一般是亡故后的第三日。大殓时亲友毕集,仪式庄重。棺木一般人家早已备好,棺木的材料根据家庭条件而定,明朝浙江新昌富室宦家用沙木,中家棺用杉木、松木,下家勉强有一个棺材就行,不论材质。清代河北遵化的棺木选材有自己的标准,—般来说,南方民间棺材杉木为多,北方主要用柳。在尸体入棺时有诸多民俗措施,一是实用的防腐措施,在棺材底部铺上石灰、炭屑,以吸水防止尸体的腐烂。二是信仰物品,在棺材底部铺垫物上放一块七星板,以超度亡魂。在合上棺材盖的同时,鼓吹鸣炮,亲友排列而送,名为大殓。大殓之后,棺木停在正厅,接受亲邻的凭吊。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