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调报告出炉!告诉了我们什么?(5)
2023-04-26 来源:飞速影视
2014年5月9日,北京安定医院儿科病区,医生带着儿童精神疾病患者们跳集体舞,增强他们的“存在感”。图/视觉中国
邹冰说,过去女性在生产时,有婴儿脑出血、脑缺氧的情况,大脑大面积地遭到破坏,能从影像图上看出来,今天这种严重的损害减少了,影像图或脑电图等常规检查看不出来异常,但可能存在一些轻度损伤。柯晓燕指出,哪怕可以消灭已知的病因风险,但也有很多未知的触发因素冒出来,比如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过敏,说明免疫系统有异常,这也会影响神经发育的健康。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说法,真正由遗传或基因导致的精神障碍,也就是生物学因素,大概只占15%,绝大多数精神障碍的发病原因与心理和社会因素有关,包括遭受的心理压力、精神刺激、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大气环境、饮食摄入等等。
郑毅分析,生物学因素,比如基因突变,不会在短短几十年间就发生变化。他在从医经历中也观察到,现在轻度的精神障碍,尤其与文化和环境相关的精神疾病或症状在明显增加。
过去四十多年间,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带来的留守儿童现象、离婚率上升、独生子女、“鸡娃式”教育等一系列社会变化,都在深刻影响着儿童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像对待发烧一样对待精神异常
几乎所有的儿少精神障碍,正确的早期干预都能够换来更好的结局,哪怕是精神分裂症,其幻觉、妄想等症状,也早有专门的抗精神病药。儿童处在成长发育的过程中,具有更强的可塑性。
孤独症目前并没有治疗药物,但业界认为,早期发现、早期行为干预具有积极效果。邹冰举例说,一个孤独症的患者,可能在语言运用上有困难,也许会突然在课堂上冒出一句“外婆家”,表情痛苦。有经验的精神科医生会通过一点点抽丝剥茧地去问,最终弄明白这句莫名其妙的话。在对方的语言中,这可能代指“疼”,正确的干预能够通过不断训练,教会对方以后怎么使用“疼”这个字。
再比如,一个孩子因为外界压力,出现一些无意识的小动作,清清嗓子、爱歪嘴巴,如果没有找到原因,把这个压力因素去除,这些小动作就会固定下来,成为抽动症。若是外部再继续施压,就可能发展至抑郁症甚至精神分裂。抽动症到了青春期时,容易发展出一些共患病,比如抽动伴强迫症。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