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欧洲常见火器类型介绍(26)
2023-04-26 来源:飞速影视
鸟铳的射击过程是够麻烦,据赵士桢记载的步骤:倒药,将火药从药罐中倒入药管中,每管药发射1发弹;装药,将火药从铳口倒入铳膛;压火,用随枪的仗装膛内火药压实压紧;装弹,取出弹丸装入铳膛,然后用仗将弹丸压入火药中,装门药将发药罐中的火药倒入药室的火门内,把药室填满使之与铳膛内的火药相连,而后将火门盖盖上以防潮湿;装火绳,将火绳装入扳机的龙头式夹钳内准备点火,这时即以准备完毕,射手处于听命待发状态。射击时需打开火门盖点燃火绳,以蹲跪姿或立姿瞄准扣动扳机发射,紧急时也可直接向火门点火不瞄准发射。
(十六)鸟铳存在点火时易受风、雨影响以及点燃火绳时要保留火种和燃着的火绳不能维持较长时间等缺点,萨尔浒之战时明军西路军在萨尔浒山上见努尔哈赤的八旗军来攻,即令各队结营列队以待。当后金军进至山下时即刻下令开炮轰击,战幕方拉开雨雪忽止、天降大雾、弥漫山谷、视线不清,咫尺之外难分敌我,明军个个恐惧、人人心慌,便点燃松枝当火炬。这恰好把自己完全暴露在金军面前,金军利用其火光使用弓箭且箭无虚发、每发必中。明军虽有火光易于点燃火枪,但因在明处难寻目标,非但未能伤敌,自己反吃大亏。加之黑色火药惧潮湿在雨雪中使用不便,萨尔浒之战正好在雨后初晴,湿度最大时不用火烤干便无法射击,所以八旗军愈战愈勇、步步逼近、攻入明营,一举夺取萨尔浒山营寨。萨尔浒之战中鸟铳(火绳枪)的缺陷暴露无遗,后来清朝由于初期和明朝作战及平三藩对准部等战争较频繁高度重视火器技术,而并非一些人所谓的清朝轻视火器。
值得注意的是康熙年间有火器专家戴梓发明“连珠铳”,一次装填之后能贮存弹丸28发,后人有称为世界上第一种机关枪,戴梓本人还未将连珠铳呈到皇帝面前就陷入官场斗争,更被流放盛京,其发明只能“器藏于家”,最终逐渐失传。实际上其与近代机枪构造上相差甚远,根本不能算作“机枪”,并且欧洲等国也有类似发明。清朝火器技术相对于明朝的进步主要是统一火器的规格制作工序,尤其是淘汰明朝落后且华而不实的火门枪,如各类多管火器,而统一鸟枪为制式武器。总体上清朝火器有制作工艺上的进步,但无根本上的技术创新,加之清朝中后期政治腐败、军备废弛导致火器质量反而大不如前,同时士兵过分依赖火器导致肉搏能力丧失,面对同时期火器技术飞跃的西方军队则显得十分无力。
(十七)自火器在中国推广之后民间即多有收藏,用以捕猎、防盗,清廷虽有例禁,但并未真正查惩,实际上是默许民间持枪的。1649年3月就曾颁发上谕允许民间持枪:“曩因民间有火炮甲胄、弓箭、刀枪、马匹,虑为贼资,戕害小民,故行禁止。近闻民无兵器,不能御侮,贼反得利,良民受其茶毒。今思大炮甲胄两者原非民间宜有,仍照旧严禁.其三眼枪、鸟枪、弓箭、刀枪、马匹等项悉听民间存留,不得禁止,其先后已交官者给还原主。”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雍正二年(1724年)和乾隆元年(1736年)分别有关于枪支管制的上谕,但主要针对军队人员私卖枪支、火药,而非针对民间。对于臣下禁枪的奏请,皇帝往往也不以为然。1749年福建巡抚潘思榘以“闽省民风不静,半在私藏军器”为由,请禁枪,将通省各府州县鸟枪、腰刀、长枪、藤牌等类,勒限全数交官,永远不许制造。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