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作,注定无法找到终点的追寻(4)
2023-04-26 来源:飞速影视
“垮掉”的“英雄”。
人类从未停止过对英雄的构想与膜拜,从古希腊时期至今,西方文学创作中从来没有珍惜笔墨塑造英雄形象。弗莱在其“神话—原型”批评的理论中提出,英雄原型的塑造需经历流亡—领悟—替罪羊这三个必要阶段。
传统的英雄为实现伟大的事业而踏上追寻之路,在忍受流浪途中的艰辛与困苦后卓然独立并重返人群,最终以拯救群体之名牺牲自我,这是在西方文学中最经典的英雄形象,也是西方民主最容易接受的英雄形象。
文学作品中的英雄主题经历了从神至人的早期发展历程,后在欧洲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存的文学作品中产生了非英雄的人物形象塑造,而反英雄式的人物形象塑造则产生于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的文学创作之中。
《在路上》中的主人公萨尔与狄安,追寻及追寻的原因与结局均不同程度地反叛消解了传统英雄人物的追寻内涵,成为了典型的反英雄式的人物形象,这也是克鲁亚克按照自己精神世界的理念,塑造出来的结合现实的反英雄人物形象。充满着叛逆精神。
两位主人公的从追寻的原因而言,多次踏上西行之路的萨尔并非源于对伟大事业的追寻,而是为了逃避不满的生活现状,首次西行的直接原因是逃离与妻子离异后疾病缠身的窘迫生活状态,同时作为一个作家,萨尔需要不时地脱离单调乏味的都市生活,远行异地去寻求写作灵感。
然而萨尔更深层次的西行原因是追寻本真、实现自我,他不满于工业文明与传统基督教文化交互渗透中的生存状态,期望通过不断的上路与追寻实现在精神家园的回归。与传统的英雄人物相比,萨尔并不具有一个高尚的追寻目标与为群体奋斗的伟大事业。
单纯实现个性与自我的追寻无疑在根源上消解了传统的英雄人物,其反英雄式的人物形象在极具“垮掉的一代”之品性的同时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反映了二战之后美国青年迷茫与混沌的生活状态。
从追寻的过程而言,主人公萨尔无法和传统的英雄人物一样忍辱负重地执著于追寻。在数次旅行中,萨尔经停过诸多城市,从开始的新鲜与刺激到不久之后的厌倦,使萨尔不断更换城市。
但是,无论怎样变化行程,他发现任何一个地方都存在着和纽约一样的虚伪、狡诈与丑恶,正是社会的阴暗面使萨尔无法融入并选择了逃离,无力改变社会现状与内心抗拒的萨尔在追寻与妥协之间游离自我。
从追寻的结果而言,萨尔并没有在经历了追寻之后成功回归精神家园,而是重返原有的纽约生活模式与内心漂泊的状态之中。这一失败的结局设置充分地展现出反英雄式人物身上的深刻矛盾与特有的悲剧性。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