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歌剧《侨批》创作谈:小小的侨批,是纽带,是寄托

2023-04-26 来源:飞速影视
两年前的春天,木棉花开得特别漂亮。导演廖向红一行人在珠海唐家、江门等地采风,他们全方位收集了有关侨批的视觉、文字素材,“震动很大”。上百封侨批摆在博物馆里,廖向红仔细地研究上面写的内容,有的写给父母长辈,有的写给兄弟姐妹,有的写给妻子、写给孩子,这些侨批的寄信方,都是在海外劳作的华工。
“侨批,侨批,跨洋过海,生生死死一信牵;侨批,侨批,望眼欲穿,魂归故里的执念。”廖向红意识到,每一封小小的侨批,都是跨越山海而来,它们都是有温度的,它们是纽带,也是牵挂。
4月3日至4日晚,由中共珠海市委宣传部、珠海高新区管委会出品,珠海演艺集团打造的民族歌剧《侨批》作为“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在国家大剧院歌剧院上演,这也是珠海出品的首部民族歌剧。

民族歌剧《侨批》创作谈:小小的侨批,是纽带,是寄托


一封批承载着一份乡愁
侨批,是海外华侨通过民间渠道及金融、邮政机构寄回国内眷属的、附有汇款的书信及其回文的统称,是一种“信汇合一”的载体,被称为跨越大海的来信,在广东、福建沿海地区曾兴盛一时。
这对于编剧王勇来说,无疑是一个新颖的题材。“作为创作者,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是最起码的要求。”王勇在接受采访时回忆,创作团队在调研时,位于江门的华侨博物馆是很重要的一站。他分析,很多侨批很有可能是请的代笔,“毕竟当时华工的文化水平不会特别高”。

民族歌剧《侨批》创作谈:小小的侨批,是纽带,是寄托


信封已经很陈旧了,侨批内文寥寥数语,可看完之后,王勇忍不住潸然泪下,每一封信都在他的心里波动了一下。
“侨批都是用毛笔写的,实际上是家信。”廖向红对记者说,同时它还具备了汇款单的功能,信封的表皮除了写收件人,还会写付多少大洋,还有一些家事。博物馆里还陈列了很多历史图片,呈现的是华工当时在海外的屈辱史。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