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战深海之惊蛰》高开低走的背后,是国产谍战剧审美的变与不变(3)
2023-04-26 来源:飞速影视
相较于偶像化的谍战剧,2018年的谍战剧在故事上加入更多全新元素,让观众在烧脑之余更入戏,如“密室逃脱”主题的《和平饭店》、以国民党特务为主角探求复杂人性的《面具》,谍战剧逐渐走向多元化、复合型的趋势。
可以看到,随着不同的文化环境与时代主题,谍战剧已然从早期单一的敌我斗争转变为多元叙事的“谍战 ”模式。在此过程中,谍战剧的男主角从近乎完美的男性角色转变为有小缺点和反差萌的普通人,主角之间的情感经历也慢慢从只是点缀,逐渐发展成影响主人公思想,甚至已经成为谍战剧的重点叙事部分。
2
1
审美:从80后到90后
虽然,大多数情况下,大众的审美建设并不是“观众先行”,而是“内容先行”。不过,在高度政治正确的把关下,影视市场从来都是一个“满足需求”的过程。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敌营十八年》到千禧年后的《誓言无声》《暗算》《潜伏》《黎明之前》《悬崖》《红色》,再到2015年的《伪装者》《解密》《麻雀》《胭脂》再到《风筝》《和平饭店》《谍战深海之惊蛰》等,一定程度上,国产谍战剧的变迁折射了当代观众审美需求的变迁。
改革开放前,影视市场存在的谍战作品大多数都是“高大全”的正派形象;改革开放后,随着民众思想的逐步解放,观众更喜欢这种有血有肉有弱点会哭会笑的角色。
于是,21世纪的谍战剧开始寻找政治性与大众化的结合点,逐步表现出间谍具有普通人的人生与喜怒哀乐的一面,并进一步折射现实生活中。
比如,《潜伏》和《黎明之前》中,余则成周旋于站长和其他处长之间,刘新杰与局长亦真亦假的兄弟情,或多或少地映射了现代人生活和工作中的现实压力,借此赢得了很多观众的感同身受。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