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有法到无法,有我到无我(4)
2023-04-26 来源:飞速影视
从而我们总结出苏轼的用笔方法 为五指“ 单钩”执笔且下部枕腕地把笔方式。我认为,这种独特的用 笔方法,于道家思想对苏东坡的影响较大。其实苏轼也在《记欧公论 把笔》说明他的这种执笔方法的思想,他说执笔的方法没有固定的方 法,就看每个人对笔的程度了(把笔无定法, 要使虚而宽)。
这 么说我们该如何才能找到哪种适合自己执笔之法呢? 苏轼给我们说: 好的标准———“ 虚而宽”的用笔方法, 就是最适合书家自身的执笔 方法。对于用笔之法,苏东坡找到了与大多数人不同的把笔方法、就 是 “ 单钩”枕腕之执笔方法,就是这种执笔方法对苏轼的书法创作 与书法风格的形成起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如果少了此种意识, 那么即 使用双钩悬腕”的执笔方法也应当弃之。这种“ 虚而宽” 且“ 无定 法”的用笔观思维,很明显和道家的思想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苏轼 就是使用“ 单钩”枕腕且偏低之把笔之法, 而且同时使用如浆糊般的 超浓墨液、且行笔较为缓慢,才能很好地书写出苏东坡刚健而丰腴、 右枯而左秀的别致的字体特征。
苏轼书法的成就普遍认为是在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以后写的。在 黄州时期的生活苏轼是最为艰苦的日子,环境极为恶劣、心情自然苦闷,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中苏轼却迎来了他中艺术创作高峰期,文 章《赤壁怀古·大江东去》与《赤壁赋》以后影响最大也最著名 的杰作。好多苏轼的研究者也大都集中在对苏轼的黄州和晚年的书法 和文学作品,因此却轻视了苏轼前期书学与创作的过程。这样当然对 苏轼书法的深入研究有很大的影响。
《黄州寒食诗帖》(被后人天下第三行书)也诞生在此段时间,属于苏轼的愤懑之作,内容为两 首五言古风,诗句沉郁而苍劲,感染力极强。这幅作品是以手卷形式 一气写成,随着作品的徐徐打开,我们可以看出作品的感情变比,气 势跌宕起伏错落。到第二首诗起,运笔渐渐加快,字形也慢慢变大, 翰墨飘逸飞动,心手合一,在整幅作品当中充满着不可遏制的激情。 读来让人激动万分,作品中少了平时的用笔特点与结字的束缚。苏轼 的结字宽扁且长,用笔上中锋与侧兼相互转化用,两次使悬针得用笔 方法。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