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少年为父报仇杀人,朝野大多主张赦免,为何李隆基坚持处斩?(3)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案情披露后,当时长安城里的男女老少大多对张氏兄弟抱有同情,宰相张九龄也想放两兄弟一马。原因很简单:古人崇尚孝道,所谓“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张氏兄弟年纪如此幼小便能替父亲报仇雪恨,性格之刚烈、行动之决绝,令许多成年人都难以比拟。因此,当时的朝野沸沸扬扬,大多支持对张氏兄弟法外开恩。
其实,在李隆基之前,唐朝也发生了多起类似案件。
隋朝末年,即墨人王君操之父被同乡李君则杀害,其后对方远逃。贞观年间,鉴于时间已过去了20多年,加上王君操孤苦伶仃、看似毫无血性,李君则便大大咧咧地回乡。然而,王君操很快怀携匕首将其刺杀,并且挖出心脏就地吃下;随后他向当地刺史自首。李世民了解来龙去脉后,免除了他的死罪。
唐高宗李治时期,赵师举也曾在隐忍数年后手刃仇家、为父雪恨,自首后也得到了李治的赦免。
因此,如今人们主张免除张瑝、张琇的死罪,看似有先例可循。
但他们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受害者杨万顷是朝廷命官,而且当初虽然导致张审素冤死,毕竟也是以替朝廷、替李隆基办案的角色。因此,考虑到维护国法与官员的威严,事情就没那么简单了。
虽然张九龄请求赦免张氏兄弟,但裴耀卿、李林甫坚持“国法不能纵容复仇”;而且,李隆基也认为:“按照礼法,儿子可以替父报仇;但根据国法,杀人必须偿命。若民间都因孝道而私自寻仇的话,国家会乱成什么样子?依律处死张琇兄弟,仍可成就他们复仇的志向;但若赦免他们,就会有损刑法律令的庄严”。
最终,朝廷决定依法将张氏兄弟处死。但为了平息民间舆论,李隆基亲自下诏对此案的判决依据进行了解释。同时,他下令采取体面的行刑方式,尽量保留了张氏兄弟的尊严。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