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3部“男人圣经”,弗朗西斯·科波拉拍《教父》多侥幸?(3)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最初没有人以为《教父》是部重要作品,派拉蒙先后找的12位导演一一拒拍,给出的理由很直接,拍不好怕影响自己的声誉,拍好了又怕得罪黑帮。但几个制片人却固执地认为,之前黑帮片不成功是因为导演大多是犹太人,于是转而找到了30岁出头、意大利裔的新人导演科波拉。
一边科波拉导演承受着随时可能被换掉的命运,当时最可能接替他的是有“卖友求荣”争议的伟大导演伊利亚·卡赞(代表作《推销员之死》《欲望号列车》),因为他一直被认为是驾驭老搭档马龙·白兰度的最佳人选。
一边科波拉对故事本来就不怎么热衷,坚持用的“票房毒药”马龙·白兰度又处处与自己作对,摄影师等不少工作人员也不好好配合他,拍摄成本更是从200万美元预算一路飙升至600万美元。
对于科波拉来说,整个拍摄《教父》的过程都充满不快,剧本和拍摄计划一改再改,派拉蒙甚至曾计划把故事时间改为现代以节省成本。但正如科波拉的经典名言——小心谨慎做不出好电影或好艺术,钱不过是工具,科波拉最终坚持把故事放在40年代,大量用不知名的意大利血统新人演员,而且非要在纽约实地拍摄。
也正因为科波拉的坚持,使得《教父》这部三小时巨作及三个小时又二十分钟的续集并称为当代最佳电影,而且成为影史上最赚钱的电影之一。
自此开始,外界对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的个性、风格评价,不外乎有两个方向:一是铺张的爱出风头的人物,一是大胆的艺术处理以及对钱的漠不在乎。
在《教父》系列、《窃听大阴谋》和《现代启示录》之后,科波拉后继不足,唯二好的作品就是风格化的娱乐片——1983年的《斗鱼》和1986年的《佩姬苏要出嫁》。不过仅凭《教父》系列,科波拉就足以成为导演界“文化英雄”了,不是吗?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