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改变命运:“青春爬坡”背后的励志故事(2)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当时曹景行读大学时,能从农场驻上海办事处领到工资,他和妻子一个月可以领到84元,算是同届学生中的“富豪”,其中,除掉吃饭和家用的开销,还能结余24元,曹景行将这笔收入全部用来买书。“我买的书中,《资治通鉴》是非常重要的,20块钱,我到现在还留着,纸质很粗糙、黄腊腊的,但毕竟是正规的书。”
除了《资治通鉴》,另一本让他印象深刻的书是《丘吉尔回忆录》。“《丘吉尔回忆录》六卷,一卷4本,24本20块钱,当时口袋里没这么多钱,到亲戚家里借了10块钱,然后就把这24本书用自行车带回到家里边,陆陆续续看书的时候再翻看。”当时的书,不是随便都能获取,“不像现在你网上一查就能买到,新书就更容易了。”
对于进入大学已经31岁的曹景行来说,一个巨大挑战是学英语。当时,为了攻克艰涩的学术英语,曹景行开始逐字逐句地啃原文,一本六块钱的绿皮词典都被他翻烂了,通读全书后,他的英语水平有了质的飞跃,由于语言的优势,他在毕业时甚至比同学多修了50%的学分。
“四年里,我们得到的最大帮助,就是用自己最适合的方式去读书,这四年我几乎所有时间都花在读书上。”曹景行回忆。“当时学校里也有各种活动,我作为班长,和其他班级不太一样,我尽量不参与外界的活动,也不会主动去举办活动,因为我们很难得到这样的读书机会,大家就多花些时间去读书。”
通过《毛选》注释自学历史
1966年之后,受到“文革”影响,整个社会环境中可以接触到的读物变少,没有人给予在农场劳作的青年指导,他们只能通过自学获取知识,不断提高。曹景行记得,当时很多知识是通过阅读《毛泽东选集》和其他书的注解获得的。“《马列选集》注解里面涉及到很多世界的历史,我们历史知识很多就是从注解开始,这是一种很特殊的学习方式。”
金光耀回忆,自己带到农场的就是四本《毛选》,自己在工作之余反复地翻阅,“很多成语都是通过《毛选》里的注释学到的,比如巴东三峡、草木皆兵、一鼓作气等等,通过阅读《毛选》,对中国革命的历史有一个粗浅的了解。”
“如今,每天都有大量的书籍出版,但是书太多了,反而读书人不知道该读什么书。”曹景行感慨道。而经历过知识贫乏期的人,似乎都会患上“知识饥渴症”,“我以前没看过《基督山恩仇记》,有一年探亲假回上海,亲戚家还保留了新中国成立前的《基督山恩仇记》,蒋学模翻译的,字很小,竖排的。大家互相传阅,过年时我足不出户,什么事都不干,就把这四本书看完。”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