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聚变”科普简史(三):中国和亚洲的未来,以及商业前景(4)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冷聚变”科普简史(三):中国和亚洲的未来,以及商业前景


从基础性设施、科研人力因素来看:
在国内,随着对核聚变领域的研究深入,氚自持、氚防护、等离子体的稳态约束问题,以及聚变能商用化都是不小的阻碍。因此该领域就产生两个派系,一派属于“理想派”,哪怕困难再多也觉得一定可以克服,他们选择专注于“热核聚变”领域的研究。另一派属于“理性派”,这一派则认为凭现有的技术水平(如材料,理论,设备等)可能在“有生之年”都无法实现,所以这派人选择转向与该技术原理基础基本一致的裂变研究,甚至是放疗等领域上了。
因此国内实在没有多余的科研人力,可以投入到“较为模糊”的冷聚变领域,除非在国外有明确可靠的论文或项目发出来之前,国内较为不关注并不是一件奇怪的事。
另外,在2015年的《中国核发展》报告中,核工程师郭文涛用以下几句话描述了当前我国对“冷聚变”的态度:
在中国,“冷聚变”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国际上的“冷聚变”领域是否会有突破,中国还在观望。中国对LENR的态度是,等到有可靠的信息表明这个领域已经有了真正的突破。那些支持LENR的人对此感到十分遗憾,这是因为这一举措也意味着中国很可能会错过发展LENR技术的最佳机会,万一这种现象可以商业化使用呢?

“冷聚变”科普简史(三):中国和亚洲的未来,以及商业前景


目前来看,这种态度一直持续到最近。然而,国内不少个人出资的实验室也有不少新动向(可靠性有待考究),但都出现无法重复这一关键问题,这里不多赘述。例如,在去年8月中旬,西安秋然实验室的胡秋然研究员,在其冷聚变研究社群内表示,第一次成功复现出日本水野的“冷聚变”实验——镍网钯涂层,真空充稀薄氘气在特定加热条件下出现稳定的“过剩产热现象”。然而,随后再换为氩气后无果,并且原来氘气条件也变得无法重复。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