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作品中的“风”:如何被塑造成了一个看不透的谜?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人人都能感受到风的存在、风的力量和风的影响:它时而轻送;时而尖叫、咆哮、呼号。它有时是噪声、喧闹声;有时,它似乎在呻吟,像灵魂在痛苦中悲诉,背负着永恒的诅咒。风的能量会引起恐惧:狂风发起猛攻、席卷四周、鞭挞掀翻物体、将它们连根拔起。这就是为什么在人们眼中它代表了愤怒。除此之外,风在来去间也起着携带、运输、散播的作用。它带走水分,拨动火苗;有时又像一阵叹息、一丝轻抚,像情人的化身。
风作为西方文学经常呈现的一个对象,常被当作歌颂自然的力量、活力的象征性符号。从气象学到天文学,从战争到发电,风在给人类社会带来能量和灾难的同时,也不断改变和激发着人们对于自然的想象。
自19世纪初开始,人们逐步懂得了风,弄清楚它的成因,了解它的形成机制和它的路径。人们感知和感受风的方式也因为“随天气变化而阴晴不定的敏感内心”(moi météorologique)这一概念的逐渐形成而得到了极大丰富。
自那时起,风作为一种文学对象,不断为作家提供创作灵感。人们想象风、讲述风、幻想风的方式也逐步改变,(比如)加入了崇高的元素、德国诗歌中对自然的歌颂以及浪漫主义对风的想象;更不用说史诗对风的重新诠释,几个世纪以来,赋予了风至关重要的地位。
“风带来故事的种子,时间使之发芽。”近年来风靡多个国家的开放世界游戏《原神》让风的意向愈加深入玩家之心,剧情中的蒙德城也因此成了受风神庇佑,以风神为信仰的风中自由城邦。这样的设定,倒和约瑟夫·儒伯特(Joseph Joubert)说过的这句话一样:“我们的生活是由风编织而成的。”
在《风的历史》一书中,法国历史学家阿兰·科班通过广泛搜集了西方科学对风的研究成果,以及西方文学史、文化史围绕风的创作,描写了人类对风的认识和利用的历史。
以下内容即为书中所记述的大众文化以及文学作品之中的风。本文较原文有删节修改,小标题为编者所加,非原文所有。文中所用插图均来自该书。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