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两年:自由的代价(2)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所以,根据“确定效应”,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前者。而如果知道了这种心理倾向,你就会明白,它只是一种心理作用,而它并不意味着最佳选择。
02
身份的焦虑
什么是“身份的焦虑”?
英伦才子阿兰德波顿曾写过一本书,名字就是《身份的焦虑》。
阿兰德伯顿说“在他人眼里,我是怎样一个人?我是个成功者还是失败者?每个人的内心,都潜藏着对自我身份的一种难言的‘焦虑’。”
这就是“身份的焦虑”。
辞职之前,我也有过这种焦虑。
一旦失去了企业的舞台,职位的光环,我到底是谁?谁又在意我?
以前,我可以说自己是**公司大中华区市场部负责人,而以后呢?我又该如何介绍自己?
这就是实实在在的身份的焦虑。
那么,它究竟是怎样造成的呢?
它由两个因素所造成,分别是:“渴求身份”与“势利倾向”。
什么是“渴求身份“?
“渴求身份”说的是:他人对我们的关注之所以如此重要,主要原因在于人类对自身价值的判断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不确定性。
换句话说,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人对我们的看法。我们的自我感觉与自我认同完全受制于周围的人对我们的评价。
因为“渴求身份”,我们会将对自我的认识与评价建立在他人对我们的看法之上。
所以,如果大部分人认为离婚的人既可怜又失败,那么即便你觉得婚姻无以为继,为了避免这种看法,你也会选择继续留在那里。
同样,如果大多数人认为离开一个稳定工作是一件很蠢的事,那我们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辞职的。
什么是“势利倾向”?
它的意思是:我们嫉妒的只是和我们处在同一层次的人,即我们的比照群体。所以,在这个世界上,最难忍受的大概就是我们最亲近的朋友比我们成功。
所以,“势利倾向”会让我们终其一生都无法不去与周围相近的人进行比较。
当比照群体里有人买了更大的房子,我们就会觉得自己的房子不够用了;当比照群体里有人在春节期间去瑞士自助游了一圈,我们就会觉得自己的云南之行索然无味了。
当我们拥有的比我们“比照群体”的更多更好,我们就会觉得安全;相反,我们则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努力达到他们的水平。
然而不论是哪一种,我们都有明确的参照系,这种参照系会带给我们身份的认同,随之而来的就是安全感。
离开公司,去做自己的事,就意味着我得去对抗或消除这两种身份的焦虑,当然是很难的。然而,当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阻碍也就迎刃而解。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