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振声的芝麻胡同在哪?京城带“芝麻”的不止一处,都有什么讲?(3)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十几年前,著名作家肖复兴通过考证提出:芝麻街曾是林纾在京的故居之一的观点。在《芝麻街:林琴南》一文中,肖先生写道:“《燕都丛考》引《尚絅集》说:‘携琴南移寓芝麻街,地有花圃,闲旷特甚。’看朱碧森著《林琴南传》和叶祖孚先生文章,写晚年至死的林琴南,一在下斜街,一在校场口,芝麻街紧挨下斜街,就在校场口一条到六条之间。应该说,林琴南是先住永光寺,后移居芝麻街,所谓‘畏庐’,指此两处。”
肖先生此论一出,很快得到学界首肯并被广泛引用。老实讲,肖先生生长于北京南城,作为文坛大家,又精于考据,我是由衷敬佩的。不过,有关林琴南故居的观点,我却无法认同。
其实这个鉴别方法很简单,比较一下刘嗣绾与林纾的生平,前者生于1762年,卒于1821年,林纾生于1852年,卒于1924年,两人并不是一个时代的人。林琴南降生时,刘嗣绾已经过世三十余载。由此不难得出:此“琴南”非彼“琴南”也。
那么刘氏诗中的“琴南”又是何方神圣呢?答案即是:清代诗人、做过广东雷琼道的江苏吴县人董国华。董国华,字荣若,号琴南。受业于钱大昕门下。《清代学者像传》有载,刘、董二人不仅是同省人士,还是同科进士,同朝为官,因此私交笃厚。嘉庆九年(1804年)冬,陶澍与朱珔、吴椿、顾莼等数好友创建“消寒诗社”,但规模不大,且无规律可言。苏源生《书先师钱星湖先生书》曾记:“庚午岁,(钱仪吉)与同年刘芙初(即刘嗣绾,编者按)、董琴南、朱勋楣、屠琴坞、谢向亭、贺耦耕、周雅圭诸先生为消寒诗会。”嘉庆十九年(1814年),陶澍与董国华重振诗会。每旬一集,集必有诗。消寒诗会后发展为颇有声名的“宣南诗社”,其后绵延不绝,直至道光中期。期间陆续汇集了林则徐、魏源、龚自珍、梁章钜等六十八位志同道合的名流志士,以诗会友,互相唱酬,切磋诗技,倡导“乃知温柔敦厚教,贵取精华弃糟粕”,形成清中期诗坛的一股清流,发“南社”之先声。
沿此脉络,人们可以想象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动人场景。就在二百年前的某个风和日丽,繁花盛开的午后,刘芙初、董琴南和他们宣南诗社的诸友们,群贤毕至,欢聚一堂,在芝麻街那座闹中取静的寒舍里,一边“料理世闲农圃事”,一边曲水流觞,赋诗作画,上演一场诗坛盛会。这是何等的风雅之至。只是岁月无情,正如肖先生文中所写:“永光寺街已经拆光,正在盖楼。芝麻街还在,从东到西的一条窄胡同,空荡荡一街无人,哪里去找‘地有花圃,闲旷特甚’的情景?”留给今人的也许只剩无尽的遐想与无奈吧。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22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