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和在历史上的地位?(3)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诸葛亮以放风筝战术,割取大部分上邽之麦(四伐三部曲之一)
而诸葛亮在四伐期间,却自始至终地没有攻克祁山,他把祁山当做了杠杆。而在卤城之战前,诸葛亮已经夺取上邽之麦,并继续围困祁山堡的魏军将领贾嗣、魏平(宣帝纪),所以以下几点原因让司马懿一定要到上邽-卤城,来找诸葛亮:
司马懿不来陇右,安静地待在关中,诸葛亮就有时间蚕食陇右了。
祁山的魏将被围困,司马懿身为雍凉都督,不可能视而不见,有责任来救。
魏军有后勤问题,很多地区半年不雨(明帝纪),陇右仅存的上邽之麦大部分被诸葛亮夺取,司马懿仅得剩余部分,这导致“陇右无谷”(郭淮传),曹魏计划从关中运粮往陇右,但经陇山道要走1000里。
而司马懿解决后勤的办法,是让郭淮从羌胡征集粮草,自己则先依靠剩余的上邽之粮,奔赴卤城。但此时,张郃建议司马懿:
(注)汉晋春秋:彼远来逆我,请战不得,谓我利在不战,欲以长计制之也。且祁山知大军以在近,人情自固,可止屯於此,分为奇兵,示出其后,不宜进前而不敢偪,坐失民望也。今亮县军食少,亦行去矣。
张郃大致意思是,我军应打持久战。祁山被围将领知道我军在这里,就会情绪稳定。只要停在上邽,我军分兵抄蜀军后路,诸葛亮就会缺粮而跑路。
如果张郃是在司马懿出发前,魏军还在上邽时建议,那这建议是非常扯淡的,比如祁山堡会“人情自固”,贾嗣、魏平在被蜀军围困,又隔着群山,是如何知道司马懿就在60公里外的上邽?
而且从地图上看,上邽到卤城能够方便走的路,就两条,一是木门道,二是铁堂狭道,都是非常狭窄的谷道,周边都是山脉,其中木门道略微宽敞,抵达卤城约60公里,无论选择走哪条路,其终点都在卤城以北。
换句话说,魏军想从上邽抵达卤城,或者抄蜀军的后路,无论如何,都无法绕开这两条谷道,从谷道走,终点只能是卤城以北。魏军要想在上邽就开始抄蜀军后路,只能不走寻常路,翻越几百里山脉,绕到卤城蜀军后方,不过这样翻山越岭花费大量时间,就没有抄后路的军事意义了。
所以,张郃建议司马懿“示出其后”,抄卤城蜀军后路,只能是在魏军抵达卤城以北后,才有实现的可能客观条件。何况魏军粮草也不多,甚至到最后,诸葛亮撤退时,魏军粮草也粮草不继“宣王等粮亦尽”(华阳国志),因此司马懿不得不率领魏军赶到卤城,寻找诸葛亮。
地图2,上邽到卤城,只有木门道和铁堂狭道,两条山间谷道,终点都在卤城以北。司马懿苦于粮草供应问题,只能从上邽出发,去卤城寻找诸葛亮,而蜀军正在围困祁山。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