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为什么要赏花灯、吃汤圆?以元宵节为背景赏析民俗传统文化(2)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屈原的《九歌·东皇太一》中,也有“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的诗句。意思是在这吉祥的日子里,选择一个美好的时辰,恭敬肃穆的祭拜娱上皇。这里所说的“吉日兮辰良”,其实指的就是正月十五元宵夜。
从汉武帝正月十五祭拜“太一”开始,后世之人就将正月十五元宵节,作为一个无比重要的节日不断传承。直到汉朝和魏晋时期之后,正月十五元宵节才被定为民俗节日。到了唐朝时期由于多种文化相互交流和碰撞,为了能够区别其他“藩节”,正式通过立法确定了元宵节,随着不断发展逐渐成为民间习俗。
一、元宵节的赏灯习俗和文化传承
正月十五元宵节赏灯、猜灯谜、放烟花,不仅可以增添节日气氛,而且还能让人们感受到歌舞升平的盛世之景象。王磐在《古蟾宫·元宵》“听元宵,往岁喧哗,歌也千家,舞也千家”。这首诗中用简练的笔法,描写出了当时元宵节佳节的热闹场面。
《荆楚岁时记》云:“正月十五日,作豆糜,加油膏其上,以祠门户”。其实说的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民间过元宵节的一些节日习俗。在元宵节晚上人们燃灯祈福,并举办一系列的民俗活动,其实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烘托节日气氛。
从汉朝开始一直到清朝末期,元宵节受到了历朝历代统治者的推崇。虽然在元朝的时候,元宵节并没有受到法律认可,但民间过元宵节的习俗却一直在延续。元宵节夜晚各处张灯结彩,人们走街串巷相互问候,节日气氛可谓一派祥和喜庆。
尤其是在隋、唐、宋三朝,由于国力强盛、经济比较发达,人们对元宵节更加重视。《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这是统治阶级过元宵节时的盛大成面。
而唐朝刘肃曾在《大唐新语》中记载:“京城正月望日,盛饰灯影之会,金吾弛禁,特许夜行。贵臣戚属及下俚工贾,无不夜游。”在元宵节的晚上京城召开了盛大的灯会,无论是贵族还是老百姓都在彻夜狂欢。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