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市——自然灾害(6)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历年旱灾情况一览
旱灾多发生在春季和夏季,秋季较少。
1620年(明万历四十八年后金天命五年),辽东大旱,大面积农田绝收,后金割据地区尤为严重。
1689年(清康熙二十八年),“春旱、秋早霜,粮谷不收。免辽阳田赋”。
1829年(道光九年),“亢旱成灾”。
1867年(同治六年),“春旱”,禾苗多枯黄。
1889年(光绪十五年),“春旱,民缺食”。
1913年(民国二年),大旱,五月山丘地带高处草木发黄。
1914年(民国三年),春、夏大旱,汤河断流,灾民四出乞讨。
1920年(民国九年),河干井枯,大麦、小麦、大豆多旱死。
1925年(民国十四年),春旱,幼苗枯黄。
1926年(民国十五年),唐马寨、穆家堡、柳壕、刘二堡一带“亢旱,至阴历六月乃雨”,苗枯,麦绝收。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刘二堡一带,春种至夏锄滴雨未降。河栏沟一带,从四月二十二日至六月初二,40余天无雨,禾苗多枯,仅有3成年景。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山区大旱,农田绝收,灾民多靠野菜、树皮度日,许多人中毒、浮肿,有的背景离乡。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山区大旱,田禾枯萎。
1950年5月,旱情较重,丘陵地带河干井枯。
1951年5月大旱,大风、干燥,大路烟台4个水泡干3个,9眼井干6眼,山区干旱达18厘米,平原深达12厘米,春麦叶黄2-3个,豌豆旱得不开花,小麦、豌豆减产3-4成。平原一些水田裂缝深达4寸,山顶部树木约有20%发黄。
1952、1956、1957年为一般伏旱年。
1958年伏旱最重,是年继春旱之后,从5月22日起连续73天没下透雨,水田干旱裂缝达13厘米。
1978年伏旱,是年6月,西部佟二堡、沈旦堡、王家、西马峰、邵二台公社旱情较重,受灾面积9.45万亩,减产3成。
1963年秋旱,自8月入秋以后东部铧子公社34天未降雨,山坡地出现一指宽的裂缝,大豆成片枯死,玉米带皮立秆,高梁叶一黄到顶,干旱成灾58600亩,减产4成以上占64%。
1967、1968、1974、1975、1976、1977、1979年为一般伏旱年。
1972年夏,山地4-6月大旱,禾苗多枯萎,旱象延续到立秋以后。
1978年6、7月大旱。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