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情史》:不粉饰温情,颠覆了中国传统母女关系(2)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女儿跟妈妈吵架后落泪。图片来自网络
作为女性导演的作品,这部电影精准地把握了女性不易捕捉的情感,在细节上很见功夫。电影被牛奶、羊蝎子这些食物串联,用母女对食物的态度来表达她们的生活观念。家庭之中的小事被导演放大成浪漫的瞬间,仅仅是解决了停电危机,就可以让母女看着灯泡鼓掌。而电影的主线则是母女二人各自失败的爱情,这其实突出了一种哲学意义上的人必然孤独的主题,母女二人看似庸俗的日常反而成了一种对人精神危机的救赎。这对母女互相仇视对方,又互相依存,在残酷的世界中最终只是拥有彼此,这其中蕴含着对人与人关系的思考。
制片人耐安饰演的母亲是电影的绝对亮点,某种程度上说,我们可以不喜欢这个角色,却很难否认她的存在,否认她的真实,她的一颦一笑正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退休阿姨的样本,这个已经被我们选择性忽视的群体却在这部电影中得到了表现。杨明明让这样一位母亲变得立体起来,她也拥有自己的文学梦想,即使生活苦不堪言;她也可以追求爱情,即使充满了算计。甚至我们很难质疑她对女儿的爱,尽管这种爱充满了伤害,但是也许真的是这个角色能够付出的所有。

《柔情史》:不粉饰温情,颠覆了中国传统母女关系


母亲在烫发。图片来自网络
我愿意把《柔情史》看作是对女性处境的反思,这个家庭的男人是缺席的,从主角的争吵中我们得知,一个没有父亲的家庭,母亲的不容易和女儿的委屈。毫无疑问,这是一部彻底的女性主义电影,但也是对女性主义反思的作品。当我们一边厌恶着主人公的言行,一边也会思考究竟是什么,将主角原本鲜活的生命榨取。
我们的文化中对母亲形象的塑造总是相对单一的,往往突出母亲的伟大和无私,其实忽视了母亲作为人的主体性。某种程度上说,只有把母亲身上的“神性”去除,才有可能释放真正意义上的“人性”。如果一味神话母亲的伟大,其实就是拒绝承认母亲作为人的价值。《柔情史》在这个层面上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真实的,但是不同于主流叙事的母亲形象。而这样的一部电影缺少的恰恰是柔情,珍贵的也是那逼仄的生活中偶尔流露的柔情。
□余余(影评人)
新京报编辑 吴龙珍 校对 危卓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