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乡村“拟像”与“难以到达之地”(4)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新潟县不遗余力地借用艺术这一名义实现多种文化资源的链接,这其中就包括国际著名艺术家Marina Abramovic、James Turrell、Christian Boltanski将废弃的住宅和教室改造成可供参观、消费的艺术旅社“梦之家”、“光之家”和“最后的教室”,著名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莫斯科艺术家夫妇Ilya & Emilia Kabakov在田野里装置色彩斑斓的艺术作品《花开妻有》和《棚田》、被中国建筑师马岩松打造成具有网红打卡胜地的清津峡溪谷隧道景区等等。除此之外,参与其中的还有建筑事务所、大学机构、舞蹈音乐团体、理论家、地质专家、各类研究工作站。它们共同构建了丰富的艺术生态,旨在激活当地旅游服务配套建设的自动发展,实现荒田弃屋艺术化、土产餐饮特色化、当地人文国际化、旅游产业多元化,最终要让这里成为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

观点|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乡村“拟像”与“难以到达之地”


《光之馆》,James Turrell有趣的是,大地艺术祭采用“地球环境时代的美术”为展览主题,这一slogan如广告修辞般把这个旅游胜地兜售给那些急需“释放”或“减压”的城市消费者。与之相伴的还有近200场连续不断的活动,囊括了7-9月所有的日本传统节日,盆踊、花火、夏祭、能剧以及时下流行的自行车比赛、露天电影、现代歌舞、艺术交流论坛、行为艺术等活动融入了整个越后妻有,被称为将艺术、节庆、游戏、自然融为一体的“五感的艺术节”。这一切都是为了能更好地满足不断增长的、体验浪漫田园生活的需求,资本、文化机构与地方政府一起尝试重现前工业时代的乡村景观以及重构前工业时代的乡村浪漫印象。 事实上,大地艺术祭所贩卖的农业产品(如大米等土特产)、生活用品或者针织物品和艺术衍生品,尽管实际上往往是由工厂批量生产,却被当作一种更好的、更为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的象征以高价销售。
然而,我们要关注的不是商品本身,而是商品在资本主义的生产和交换过程中如何借助神圣化的艺术节形式带上拜物教的性质、成为人们盲目迷恋的对象,以及在这样一种商品拜物教的影响下,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如何被人们之间的物的关系和物之间的社会关系所掩盖与取代。当商品化的形象被普遍当作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现实就被化约成了一种物化的表象,成了居伊·德波口中的“景观”。乡村在艺术节形式下的景观化体现为一种去政治化的、绥靖的过程,旨在掩盖晚期资本主义持续不断的种种“异化”过程。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