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法国的文物是如何“逃亡”的?(7)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紫禁城里的云谲波诡
在东亚战场上,紫禁城似乎是平行时空中的卢浮宫。
与日军周旋的中国文化机构也在寻找救亡图存之道,只不过关卡的难度好像选了地狱等级。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刚刚成立不久的故宫博物院就面临急需转移文物的窘况。
故宫博物院的两届院长,易培基和马衡四处奔走筹措事宜。
迁还是不迁?迁多少?如何迁?迁去哪?一系列问题和鼎沸的舆论使得转移工作举步维艰,文物专家们大概只想点一首《敢问路在何方》。

二战时,法国的文物是如何“逃亡”的?


故宫门前的文物箱
故宫由于自身巨量的文物藏品,光挑拣打包文物就花了半年时间。
与法国卢浮宫有撤离训练和经验的情况不同,中国博物馆事业方兴未艾,连一众专业人士对打包装箱也是手足无措。
为了保证文物安全,专家们不断尝试,“每件文物的包装至少有4层:纸、棉花、稻草、木箱,有时候外面还套上个大铁箱。这一步骤保证了运输途中不论翻车、进水,损失微乎其微。”
最终在1933年2月,日军3天攻破山海关后, 13427箱文物开始了它们的漂泊之旅。
至此,故宫文物踏上了五次南迁、三次西迁,最后部分迁台的旅程。

二战时,法国的文物是如何“逃亡”的?


故宫文物迁移路线图(《上新了故宫》)
为了保证文物安全,这16年间每一次移动、晾晒、保存都有严密的组织和详细的记录。
每个箱子都有编号,每一件文物都会落实到人,可以说在这躲避战火的十几年里,故宫人与故宫文物已经融为一体,甚至比生命还重要。
第一任台北故宫院长庄尚严的儿子庄灵说:“那时故宫人的整个生命,都是为了文物的完整”。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