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法国的文物是如何“逃亡”的?(8)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故宫文物的宿命亦是故宫人的宿命。
从1933年到1949年,北京、上海、南京,直到贵阳、四川,最后虽骨肉分离,却隔海相望。很多人为了这次文物安全转移付出自己宝贵的东西。
首任院长易培基因为这次文物转移被弹劾最终辞职,郁郁而终;
运送古物途中两位护送文物的工作人员落水牺牲;
当这批文物迁台时,护送文物的故宫人被迫分为两部分,而另一部分再也没有踏上大陆的土地。
后来护送文物前往台湾的故宫人庄尚严许久之后在台湾得知,已回北京故宫的前秦石鼓打开包装后完好如初的消息后,才将心事释怀,叹道:“我对我的文物,是尽了力了。”
中国战时的文物转移是被认为是几乎不能完成的任务,在计划提出之时就困难重重。
专家们“主迁派”和“反迁派”的争论;北京民间弃文物而保城的决心;北洋政府卖文物来购军机的考量;决定迁移后路线的确定;被日军炮弹追踪的恐惧;沿路各个势力的觊觎。
每一次考验,在我们如今看来都是无法逾越的。但是文物工作者们做到了,他们与国之重宝在西南隐姓埋名的度过了中国最难熬的10年,并将流传千年的中华文化命脉完整的带回了它们扎根的地方。
从时间上说,中国文物迁移的壮举在世界范围内绝无仅有,也为其他国家的文物转移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世界的人类遗产因为这些人的坚持和奉献成为全人类的财富和宝藏。
不论是故宫还是卢浮宫,文物在重大灾难中的成功转移,不仅仅意味着文物安然无恙;民族文化命脉最大程度的留存;全世界文化财富的妥善保护,同时也是每一个平凡而非凡的文物保护者用生命守护文化的最高形态。
佛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救画何如?救文化何如?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