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外宾商店:是如何为“工业化”筹集外汇和黄金的(2)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苏联的外宾商店成立于1930年。正如其名字标示的,最开始,它的目标是“外宾”,即通过向来苏联的外国人出售苏联的土特产,向停靠苏联港口的海员提供补给,以赚取外汇。
那个时候苏联正在大搞工业化,急需外汇,外宾商店也肩负着为工业化筹集外汇的职责。
可是,外宾商店所能赚到的外汇却少得可怜,因为根本没多少外国人到苏联来。
但是到了1931年的年底,情况突然发生了变化。1931年全年,外宾商店只赚了不到700万金卢布,可是1932年仅第一季度,就赚了750多万;1932年全年,这一数据猛然飙升到5140万金卢布;1933年,更是达到10650万金卢布。
究竟发生了什么,使得外宾商店在短短的时间内“创汇”能力就大幅提升?这正是叶列娜·亚历山德罗夫娜·奥索金娜在《苏联的外宾商店:为了工业化所需的黄金》一书中试图揭示的秘密。
她发现,在1931年的年底,外宾商店的“创汇”目标发生了转变。苏联人民委员会下达命令,原本只面向外宾的外宾商店,获准可以面向“内宾”。
为什么面向了“内宾”,外宾商店就能大显身手了呢?其实,这才是秘密的真正所在:从1931年开始,一直到1933年,苏联发生了大饥荒。苏联的主要产粮区乌克兰、北高加索、中央黑土区、伏尔加河流域、哈萨克斯坦、南乌拉尔、西西伯利亚、白俄罗斯,恰恰成为大饥荒的主要受灾区。
为了加速实现工业化,苏联主要通过出口粮食等农产品换取外汇,国内粮食分配则采取凭票供应。但是由于发生了大饥荒,苏联公民即便手中有粮票,也无法在常规的合作社购买到足够的食品。
那一场发生在苏联的大饥荒,对于中国人来说,很长一段时期都讳莫如深。直至苏联解体,相关情况才一点点地为透露出来。那显然是一段极为悲惨的岁月。
可是,总有人能从中发现商机。苏联当局就发现:外宾商店虽然赚不到外宾的外汇,却可以赚到内宾手中的黄金。
在大饥荒中,外宾商店是少有的可以买到食品的商店。
于是,外宾商店的转向便水到渠成。而在饥饿的逼迫下,苏联公民除了将手中仅存的外汇、黄金以及珠宝首饰等贵重物品,拿到外宾商店以换取救命的粮食,没有多少其他的选择。
对外汇的渴求以及大饥荒,就这样共同造就了外宾商店的“辉煌”。营业额大幅飙升,下属门店也大幅增长。1931年11月,外宾商店大约有30家商店,且都位于少数大城市和港口。但仅过了一年,1932年10月,营业点就增加到257个,1933年初增加到了400个。最鼎盛时期,达到1500个。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