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外宾商店:是如何为“工业化”筹集外汇和黄金的(4)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其他基本食品的情况也类似:外宾商店不仅比华沙的商店贵,也比巴黎的商店贵。
这还是1935年,大饥荒已经缓解的情况下外宾商店的价格。 而在饥荒最厉害的1933年,外宾商店管委会居然两次提高了面粉、面包、糁这类大众消费品的价格。在当年,苏联为了创汇,谷物不惜亏本也要出口,但在外宾商店,面包却是商品中外汇利润最高的,这类商品的售价,是其出口价的5倍多。
饥荒最严重的1933年,成为外宾商店的“闪耀时刻”:这一年,饥饿的人们给外宾商店带去了价值5800万卢布的黄金,约合45吨纯金。
这些黄金,使外宾商店超额完成了宏大的“创汇”计划,也成为偿还苏联工业化进口外债的重要来源。 1932年,外宾商店的外汇收入排第四,仅次于苏联的主要出口商品石油、谷物和木材。1933年,外宾商店的外汇收入就跃居第一。
外宾商店的“创汇”能力如此之强,一般理解,它应该是当局眼中如日中天的红人。可是很奇怪,苏联当局对外宾商店的心态却颇为微妙。一方面,当局需要它不断地大量“创汇”,另一方面,却又对它的存在心存障碍。
因为在意识形态上,外宾商店完全与苏联的理念相背离。外宾商店实际是计划经济中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中的资本主义。外宾商店是出于特定目的而特许存在的,具有明确的工具性和功利性,因此一俟外汇需求减弱,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1936年,外宾商店彻底关门。那个时候,苏联的工业化已经取得“阶段性胜利”,大饥荒也已过去,苏联领导人判断,人们手中的黄金,也没多少了。
正因在苏联的官方语境中,外宾商店是一个意识形态怪胎,尽管它对苏联的工业化可谓功劳巨大,但是在正史中找不到它的影子。
直至1990年代初,奥索金娜在浩如烟海的苏联档案中偶然翻到了一份“全苏外宾商店供应联合公司”的报告,外宾商店才终于进入了公众的视野。
实际上,对于外宾商店的评价也极为分裂。利用饥饿来攫取当然堪称邪恶,但另一方面,正如有些人至今提起外宾商店仍心存感激那样,也多亏它的存在,一部分手中有黄金、有外汇的人得到了活命的机会。
只是,那些没有外汇、没有黄金的人,难道就只能饿死?

苏联外宾商店:是如何为“工业化”筹集外汇和黄金的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