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省御路”今建成高速公路!揭秘清代京郊三条“石御路”前世今生(3)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两次修建朝阳门至通州石道
从朝阳门往东到通州,是去往京东地区的主干道,这条大道的历史非常悠久。通州是北京城的东大门,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的最北端,朝廷从南方漕运的物资集中于通州,历来是仓储重地。明清时期,为了保证京城官员及家属、军队以及百姓的粮食,每年由京杭大运河运送粮食400万石,粮食运达通州后,有水路和陆路两种方式运到京城。水路是换小船由通惠河运到东便门。元代时通惠河水源充足,运粮船可提闸过船,明清时期通惠河因水量不足运粮船不能直达京城,要分段递运。
陆路是由通州用马车运输漕粮到朝阳门内的粮仓,那时每天有千余辆马车运粮往返这条路上,平均10多米就有一辆运粮车。这条路不仅是运送粮食、货物的要道,也是皇帝拜谒东陵及巡幸江南之路。它原是土路,每遇雨雪天气,车辙成深沟,泥泞难行,常发生陷车事故。
为了完成运输漕粮任务和拜谒东陵以及巡幸江南的方便,雍正七年(1729年),皇帝决定将朝阳门至通州的大道修建成石路。朝阳门至通州长40里,当时修石路十分艰难。修这条石路需要约15万块条石,每块条石几百斤重。工匠们到山区开采石块后,经加工后用马车运到修路工地,再将路面平整夯实。
建成后的石道西起朝阳门,经关厢、朝阳门外大街、东大桥、红庙、八里庄、十里堡、三间房、八里桥,到达通州西门,石道全长18公里,宽6米,两旁土道各宽近5米。这条石道全是用花岗岩块石铺砌,每块条石长1.2米、宽0.6米、厚0.2米左右,耗费白银34万余两。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重修石道,长度达22公里。
1860年法国军官杜潘曾在北京察看了朝阳门至通州石道,他著书记载:“路的两边,每隔一段距离就有几座白色大理石石雕,这些雕像的形态奇特且充满想象力。石雕的主题都是相同的:下面是一个巨大的大理石乌龟,乌龟的背上驮着一根方形巨柱,石柱上雕刻着一些五爪的大龙,它们弯曲着相互缠绕在一起,形态奇怪。”这些雕刻有群龙的石柱,常被称为攀龙柱。
民国初年,石道损坏严重,1917年北洋政府,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翻修了石道,掀掉条石,铺筑碎石路面。日军侵占北京后,改建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新中国成立后,加快了朝阳路的建设。如今,这条石道演变为朝阳门外大街和朝阳路,它依然是这座城市重要的交通要道。
当年,石道修筑完成后,雍正皇帝在石道旁竖碑建亭。雍正十一年(1733年)十二月,立石道碑于通州八里桥。乾隆重修这条石道后,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立重修石道碑于朝阳三间房村西石道路北,《日下旧闻考》记载该碑文。如今,这两座石碑均保存完好,近年来还复建了碑亭。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