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影视化的想象空间(2)
2023-04-28 来源:飞速影视
在影视改编上,《封神演义》的影响力之所以不如《西游记》,归根结底是作品的统一度问题。它们在整体故事和格局上都没能呈现出《西游记》那样的统一性。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对于《封神演义》这样一个庞大繁复的故事,整个中国电影产业可能并不具有将其真正影视化的实力,即便是目前最为大众认可的90版《封神榜》,如今看来在服化道、奇观场面实现上也多有遗憾。
目前,《封神演义》较受肯定的改编,基本上都是选择其中的节点性事件或者节点性人物来进行改造创作,如《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哪吒和敖丙,90版《封神榜》中的妲己、姜子牙。
落点是“人性”
《封神演义》很难改,但故事中蕴含的现代精神内核又吸引着影视改编者——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这种内核可能都被我们忽略了。
《封神演义》的故事虽然有着很强的宿命论和天定论因素,但在其中的一些人物身上,我们依然能看到超乎传统的反叛内核。
黄飞虎投奔西岐和哪吒剔骨还父或可作为两个典型的例子,前者反对封建君主强权,后者反对在中华家庭文化中根深蒂固的父权专制。这两个故事在主要脉络上都带有中华传统文化中招安、顺从、守道的意味,但最终黄飞虎在忍无可忍之下决定弃暗投明,哪吒选择以最激烈的方式斩断以血缘为纽带的封建伦常关系,这些“叛逆者”形象在中华文学长河中闪闪发光。
而当下的封神故事的改写者们想要做的,就是要从封神故事中挖掘出这些反抗礼法的传奇。
现代的封神故事,将抹去那些原作中宿命论的底色,变为肯定个人自由意志的新叙述,并在人性、魔性和神性的三元对立中寻找到某种调和与平衡。这是目前那些业已成功的封神故事所提供的经验,也是当下的我们所需要的那种慰藉式寓言。
所谓封“神”,最终落点还是“人性”,只有这样,过去的演义才能成为当代的神话故事。
构建中国的“神话体系”
从文学性上说,《封神演义》有诸多不足之处,比如情节上的重复性、笔法上的粗糙;以“封神”作为统御全书的终极解决方案,显得过于单一。但《封神演义》做到了一件其他同类小说都没能做到的事,这足以让其在中国神魔小说的序列中占据不可取代的位置:它借用了“姜子牙封神”这样一个概念,几乎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地在神魔小说里构建出了中国的“神话体系”。
借由伐纣这样一个历史事件,《封神演义》将历史与宗教勾连,让现实与传奇接轨,把真世界和虚神话缝合在一起,建立了一个堪比古希腊神话体系的中国神话体系,这已经不仅仅是书写一个传奇故事,而是建立一个庞大的世界观。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